3.医家经验介绍
(1)舒鹏教授治疗宫颈癌经验介绍
宫颈,中医称为“子门”或“胞门”,属奇恒之腑,为“女子胞”的一部分。宫颈癌可归属于“癥瘕”“崩漏”“经断复来”“阴疮”“五色带”等范畴[13]。《备急千金要方》:“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所述与宫颈癌晚期的临床表现十分相近。《外科正宗·阴疮论》曰:“阴中腐烂,攻刺疼痛,臭水淋漓,口干发热,行削不食,有此症者,非药能愈,终归于死。”其描述的是宫颈癌扩散后的不良预后。
舒教授治疗宫颈癌经验丰富,遣方用药临床疗效颇佳,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①养肝益肾为根本,滋阴养血调脾胃
国医大师周岱翰提出在宫颈癌的发病中,疾病的始动因素为肝、肾、脾脏腑功能失调,通过冲、任两脉影响胞门[3]。舒教授也常强调在治疗全程中,应重视对此3脏的调治。
【养肝当以舒以柔】
舒教授在养肝方面常强调,“肝喜柔润恶抑郁”,应以柔养为主,疏肝气而条达肝木,柔肝阴而润养肝血,此为养肝两大要法。遣方可以逍遥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取柴胡、当归、白芍合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敛阴柔肝,君臣相伍,使郁散则肝和,血充则肝柔。临证应当注意,在调肝气之时,不可理气太过而伤肝阴,柴胡其性升散,初起效佳,但久用有劫肝阴之弊,数剂之后可选用佛手、香橼皮等长期发挥理气疏肝之效;同时,伍以生地黄、女贞子、乌梅、墨旱莲等加强柔养肝之阴血;若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常致肝阳上亢者,则加以生煅龙骨、牡蛎等平肝潜降;若阴虚热盛,应加栀子、黄芩、知母以清肝热。临床注意此几者为用和不同,方可事半功倍。
【益肾以育阴为本】
舒教授认为,宫颈癌发病存在肾虚的基本病理因素,而手术切除子宫,耗伤精血,伤肾伤精,尤伤肾阴,放化疗又再次耗伤机体阴血,故大多数患者常有潮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等绝经前后诸症的表现,当以益养肾阴为治,方选左归丸、二至丸之类加减,滋阴培本,填精润燥,肾之真阴方可得补。具体用药上,肝肾乙癸同源,其治疗密不可分,许多药物也常为肝肾同治,可选用之。如左归丸中的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滋补肝肾,固秘精气,益精填髓;二至丸中的女贞子、墨旱莲养阴润燥,以解肝肾之焦枯。另外,可予槲寄生、牛膝、续断、杜仲直接补肝益肾,强筋健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续断、杜仲其性偏温,配伍入方,一方面,对腰背酸痛效优,一方面取其阳中求阴之意,为古人补肾之效法。
【调脾胃以养后天】
舒教授在宫颈癌临证治疗中尤重调理中焦脾胃。脾胃运纳有度,则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充足,后天得养方能充养肝肾先天,人体正气充足方能抵御癌邪,利于各病理因素的消除。可选方剂众多,补中益气汤升提中气之力优,脾虚气陷者尤宜;参苓白术散肺脾同调,脾运不健而便溏者可选之;归芍六君汤以六君子为底,调和脾胃同时补益气血之效良;理中丸善温中祛寒,可消久病脾胃虚寒……临证之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选用,撷取数药,取其方义入伍即可。另外,常用药对鸡内金、焦楂曲、炒谷芽、炒麦芽理气运脾、消食和胃,配伍入方,亦使主方中滋阴之药补而不滞,利于药力的发挥。
②利湿解毒祛外邪,化浊消癥清下焦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已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14]。舒教授认为下焦湿热邪毒、日久成癥为宫颈癌的又一病理特征,其既有外来的湿热毒邪,又有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的湿热瘀浊,内外相合,毒邪难化,终致癥积癌肿形成,在治疗上应内外兼治。
【利湿解毒祛外邪】
舒教授认为,本病之治必先祛除发病之外邪,病毒在中医理论中列为“热毒”“湿毒”“虫毒”一类,其性峻猛攻伐,在本病中从下焦侵袭,缠绵不尽,湿热毒邪聚于胞宫子门,气滞络损,留滞成结,常表现为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其气腥秽,少腹坠胀疼痛等。故在治疗上应以清利湿热、解毒杀虫为重点,方使“邪去则正自安”。临床用药时,舒教授常用方剂为二妙丸、易黄汤等,均可消湿热带下而不峻猛伤正,常用药物为黄檗、苦参、蛇舌草、土茯苓、蛇床子,可发挥清利湿热、燥湿解毒作用。其中,黄檗为二妙丸之君、易黄汤之臣,此药寒能清热,苦以燥湿,善祛下焦之湿热,尤常配伍入方;另外,土茯苓和蛇床子常作为药对使用,土茯苓甘、淡、平,解毒除湿热之力强,蛇床子辛、苦、温,燥湿杀虫之效优,两者合用,共奏除湿杀虫解毒之功。
【化浊消癥清下焦】
患者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本就难以御邪,又因房劳产后、经行不慎等,脏腑失调而成内湿之因,“虚”并“痰”“湿”“瘀”“滞”,日久化热,胶着难解,浊邪留滞冲任胞宫,形成发病的内环境[15]。虽后续肿瘤已经过手术切除,但往往局部癌肿已除,病理因素未尽,且放疗易耗气伤津,化疗易影响全身气血阴阳平衡,损伤脏腑功能,则机体更难调整自身下焦湿热浊瘀的病理状态[16]。故舒教授在治疗上抓住“虚、浊、瘀”3个病理因素,针对内湿,法当首从健脾化湿而治。因水湿运化由脾所主,脾虚而湿盛,此类患者除下焦湿热之证外,临床常兼有纳呆便溏,四肢倦怠,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症。若脾虚难运,则水道难通,在内之湿浊癥积终归难消,临床常选用炒苍术、炒白术、淮山药数味,取《傅青主女科》中完带汤之意,以补脾而化湿,另可加薏苡仁、茯苓等,补利兼施,缓缓而治,可清浊自分。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消浊瘀癥积,初治之时,切不可用破血猛药,可取桃红四物之君,稍添几味桃仁、红花、三七之类,以通利血脉,消散瘀血。待正气有复,对于既往有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肿瘤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可选用三棱、莪术、烫水蛭等药,逐瘀通经,如此分阶段治疗,可不伤正而缓消癥浊。
③地黄汤宜巧化裁,寒热辨证兼主次
地黄汤原型为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为小儿禀赋不足之“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而设,后世用于肾阴精不足之证[17]。长期实践证明了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存在肝肾阴虚的病机特点,运用此方可获良效,然中医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临床患者病情复杂、症候多样,故舒教授在遣方用药之时,不单拘泥于见宫颈癌则补益肝肾阴血,还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可使用地黄汤的不同变方。
【阴阳寒热首当辨】
具体辨证之时,首当辨阴阳寒热。阴虚有热,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质偏红,或中有裂纹,苔少,脉细或数,治以知柏地黄汤加减,黄檗主入肾经,善泻相火、退骨蒸,与善滋阴润燥除烦之知母相须为用,滋阴降火除烦之力优。阳虚有寒者,症见畏寒肢冷、腰酸痿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桂附地黄汤加减,一方面,加以桂附两者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还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两者温补肾阳之效强;另一方面,以养阴之地黄汤为打底,强调了对肾之物质基础“肾阴”的补养,命门火衰,不可一味补阳而耗竭肾阴,当“阴阳并补”“阴中求阳”,方益于“肾阳”温煦功能的发挥。
【主次兼证宜把握】
其次,当辨不同主次兼证,在把握了阴阳盛衰的基础上,不同患者由于先天体质、脏腑强弱、治疗过程等的不同,势必出现各种不同的兼证表现,应当对其加以调治。盗汗甚者,未免过汗阴液进一步受损,除了滋阴降火以治本之外,还应收敛固涩以治标,用药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等;视物模糊不清者,因肝肾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而肝阴亏虚,难以上荣目窍所致,可加用枸杞子、菊花等,取杞菊地黄汤之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放化疗损耗机体,常因此而出现各种兼证,中医药治疗效果卓群,可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下为常见症状:手术清扫及放疗后,易出现下肢淋巴回流障碍,可见下肢浮肿,活动多时尤甚,此症状临床最常见,当加利水渗湿之泽兰、泽泻、玉米须等,轻者即可奏效,水肿反复而肢节疼痛者可选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若放疗后损伤输尿管甚致放射性膀胱炎,常出现尿频、尿痛、尿中带血等,当治以利尿通淋止血,选方八正散、小蓟饮子,用药车前子、萹蓄、六一散、山栀子、制大黄、藕节炭、蒲黄炭、紫珠草等;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肠炎,大便次数增多而便溏者,常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以党参、茯苓、炒白术、生薏苡仁、白豆蔻等化湿健脾,湿热热毒下注显者,以白头翁汤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久泄者取乌梅丸加赤石脂、禹余粮以涩肠止泻,寒温并用。
宫颈癌病机复杂、病程迁延,病理因素诸多,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诸多变证,临床变化多端,舒教授常强调在临证之时,当理清病机,治病必求本,灵活辨证,分清主次,遵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切不可拘泥于“一证一方”“一病一方”,使用经方当根据实际化裁,灵活使用变方,主次兼顾当注重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