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4.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1)辨证分型

①肝郁气滞证

证候:阴道出血,色鲜无块,带下色黄。伴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少腹胀痛,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大便干结,舌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凉血解毒。

处方: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皮、栀子、甘草。

加减:血色鲜红、热象明显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生地。

②气滞血瘀证

证候:少腹包块,坚硬固定,腹胀痛或刺痛,夜晚痛甚,面色无华,肌肤甲错,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细。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元胡、川楝子、厚朴、乌药、鸡血藤、龙葵、生牡蛎、土茯苓、干蟾皮等。

加减:腹胀痛重者,加川楝子、水红花子;血虚阴伤者,加三七、党参、首乌、熟地;腹胀,腹大如鼓者,加大腹皮、川楝子、车前草。

③痰湿凝聚证

证候:少腹胀满膨隆,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少饮,颜面浮肿,身倦无力,溲黄便干,舌暗淡或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利湿,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导痰汤加减。

方药组成:党参、茯苓、枳壳、三棱、莪术、陈皮、胆南星、半夏、苍术、香附、生姜等。

加减:少腹包块坚硬者,加鳖甲、穿山甲、乳香、没药、山慈姑、夏枯草;身倦乏力重者,加白术、黄芪;大便干硬秘结者,加生大黄,麻子仁、白芍。

④湿热毒结证

证候:阴道流血量多、可伴有腥臭味,身重困倦,腹胀满有块,少腹疼痛较剧,口干苦不欲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暗,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处方:除湿解毒汤(周岱翰方)。

方药组成:药用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鳖甲、川楝子、龙葵、车前草、黄芩、瞿麦、白英、大腹皮等。

加减:热毒甚者,加金银花、连翘、半边莲、蒲公英;腹水者,加茯苓、猪苓、泽泻。

⑤肝肾阴虚证

证候:阴道流血量多色红,带下色黄,或如块状;伴有头晕耳鸣,目眩口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育阴。

处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檗。

加减:热象明显者,加重楼、山慈姑。

⑥脾肾阳虚证

证候:阴道流血量多、色淡,白带清稀而多;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倦怠纳呆,小腹坠胀,大便先干后稀,舌质淡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温肾健脾,补中益气。

处方:右归丸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肉桂、当归、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制附片。

加减:脾虚甚者,加人参;带下多者,加用补骨脂、煅龙骨、牡蛎、海螵蛸;腰疼不止者,加白芍、白屈菜、元胡、干蟾皮。

(2)现代文献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中医证型研究报道

田红艳[3]等研究68例EC患者,发现该人群中以肾阴虚型多见(占41.18%),其次是湿热下注型(26.47%)、湿毒淤结型(17.64%)、肝郁脾虚型(14.71%),认为肾阴虚型和湿热下注型EC病情发展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好,湿毒瘀结型和脾虚肝郁型E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湿毒郁结型EC预后最差。可见瘀毒与EC的恶性程度、预后有关。唐瑶[4]研究发现:相关的15个证素,其中占比前三位的证素分别为血瘀(23.24%)、肾虚(15.49%)、气虚(13.38%),认为血瘀可能贯穿于内膜病变的全过程。韩红[5]研究111例E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发现肝肾阴虚证(36.9%)、痰湿蕴结证占的比例较多(33.3%),其次为脾肾阳虚证(18.95%)、气滞血瘀证(10.9%),认为肝肾阴虚证与患者绝经延迟密切相关。尚洪宇[6]研究EC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发现痰湿质(24.05%)、湿热质(16.46%)、气虚质(15.19%)是EC主要的发病体质,可见EC的发生与湿邪关系密切。王侠[7]发现其分为5种证型:湿热下注证(43.75%)、湿毒瘀结证(25%)、肝郁血热证(12.5%)、肾阴虚证(9.36%)和肝郁脾虚证(9.36%)。王崇洋[8]等研究178例E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发现其中湿热下注证(45.5%)最多,其次为湿毒瘀结证(26.9%)、肝郁血热证(13.4%)、肾阴虚证(9.6%)、脾虚证(4.5%)。可见湿热下注是EC的主要证型。杜妍妍[9]研究104例EC患者,发现血瘀证多见,占38.46%,其次为气虚证(25%)、血热证(21.15%)、湿毒蕴结证(15.38%)。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湿热、瘀毒、肾虚。

另外,陈慧芳[10]等研究发现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候分布上具有差异性,Ⅰ型EC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多见于痰湿体胖之人;Ⅱ型EC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多见于体瘦之人;二者在年龄、子宫内膜厚度、BMI等方面分布具有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