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金某,男,83岁,2020年12月15日就诊

1.患者金某,男,83岁,2020年12月15日就诊

主诉:发现肺癌并脑转移4月余,心慌气促3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呼吸困难,去医院就诊,急查胸部CT后考虑肺癌并脑转移(未见报告单),遂行颈部淋巴结病检提示:肺小细胞癌(未见报告单)。遂至肿瘤医院就诊,评估后考虑暂不行手术。2020年9月于肿瘤医院复查CT示肺癌并左肾上腺、颅脑转移,9月15日至10月6日针对右肺部病灶(6.7cm×8.6cm×8.9cm)行放反射治疗(45Gy/15F),10月12日至10月29日对左肾上腺区占位(7.1cm×7.7cm)行体伽马刀(36Gy/12F)并同步给予深部热疗,未行手术及化疗。近3日无明显诱因感心慌气促,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

刻下症:心慌气促,活动后加重,无压榨样疼痛及绞痛,时有胸闷,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痰黏难咯、量少,神疲乏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精神稍差,纳眠差,大便调,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腻(详见彩插5-1),脉细滑。

图5-1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病史10余年,否认糖尿病病史。15年前行胫骨手术(具体不详),2年前行疝气手术(具体不详)。输血史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专科检查: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欠佳,神清,对答切题,精神稍差,KPS:70分;NRS:3分,右颈部可触及一个淋巴结肿大,约2cm×2cm大小,扪之稍硬,活动度差,余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稍促,节律齐,三凹征阴性,两侧呼吸活动度一致,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底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扪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浊音,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20年9月胸部CT: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可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6.7cm×8.6cm×8.9cm。印象:a.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占位,多考虑为中央型肺癌,请结合临床,灶周多发小结节,多考虑为转移,右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右肺中叶受累可能。b.双肺多发细小结节,转移待排。c.左肾上腺区占位,转移可能性大;左侧膈肌转移与腹腔淋巴结肿大待鉴别。d.慢支炎征象,肺大泡。e.心包积液,左右冠状动脉走行区及主动脉壁多发钙化斑。f.左侧斜裂胸膜增厚,双侧胸膜腔中-大量积液。2020年9月肺小结节CT平扫+颅脑CT平扫:a.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可能,建议进一步MRI增强检查。b.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c.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营养不良。d.老年性脑改变。e.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多发钙斑。f.右肺上叶前段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肺癌,请结合临床。g.中纵膈占位性病变,淋巴转移?浸润转移?请结合临床。h.双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i.右肺中叶及下叶间质性肺改变,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请结合临床,建议治疗后复查。j.双肺多发小结节,不除外右肺上叶后段转移可能,建议追踪观察。k.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肺胸膜下多发间质性改变,请结合临床,建议追踪观察。

图5-2

诊断:

西医:右肺小细胞肺癌。

广泛转移性恶性肿瘤。

胸腔积液肺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中医:虚劳(肺气亏虚,痰湿凝聚证)。

辨证分析: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患者年老,正气不足,加之放疗后损伤肺脏,肺气渐衰,气虚故见神疲乏力,气短不足以续,故见气促、心慌胸闷等症,且活动后尤甚;肺脏受损,通调水道功能失司,以致痰湿凝聚,且肺为储痰之器,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咯痰,故本病辨证为肺气亏虚,痰湿凝聚证,舌脉象亦为佐证。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除湿。

处方: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炒白术20g、陈皮15g、法半夏15g、姜厚朴10g、山药20g、砂仁6g、炒莱菔子10g、炒芥子10g、炒紫苏子10g、重楼10g、山慈姑15g、生姜10g、甘草5g。7剂,水煎,饭后温服,2日/剂,3次/日。

12月29日复诊:心慌气促稍有好转,活动后仍加重,无压榨样疼痛及绞痛,仍时有胸闷,咳嗽咳痰明显好转、量少,神疲乏力稍有减轻,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纳眠稍好转,二便调。于上方基础上去莱菔子、炒芥子、炒紫苏子,加炙瓜蒌皮20g、薤白10g、宽胸散结,祛痰解郁。

2021年1月12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心慌气促明显好转,已无明显胸闷,轻度活动症状无明显加重,偶有咳嗽咳痰,神疲乏力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尚可,纳眠可,二便调。继服上方7剂后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已无明显心慌气促、胸闷等症状,生活质量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