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患者林某,男,66岁,2020年9月8日于我院门诊初诊。
主诉:右肺小细胞肺癌半年,放化疗后腹痛20天。
现病史:2020年3月20日,患者因“胸壁疼痛、活动后胸闷气短”到昆钢医院就诊,CT示右上肺占位2.3cm并肺门区、纵膈区多发增大淋巴结并压迫肺动脉干,CT引导下穿刺取材活检病理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诊断为右肺上叶小细胞肺癌(cT2N2MO,Ⅲa期)。3月23日行EP方案(VP161.5gdl洛铂70mg d1)化疗后出现脱发、便秘,4月—7月27日行4周期EP方案(VP160.1dl~d5,DDP40mgdl~d3),化疗后出现轻度骨髓抑制并轻度肝功能异常,白细胞最低2.7×109/L,Hb:110g/L,尚无发热、感染,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及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8月18日开始行胸部TOMO超分割放疗45Gy/30f,8月26日行同步放化疗EP方案(VP16 0.1dl~d5,DDP 40mgdl~d3)1次。放疗第20天开始出现胃脘痛、轻度吞咽困难,口服康复新液后缓解,坚持完成放疗,末次放疗时间为2020年9月7日。近2天胃脘隐痛加重,不敢进食,咳嗽咯痰,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肺癌放化疗后”收入院。
刻下症:胃脘部持续性隐痛伴吞咽困难、不敢进食,进食流质饮食后胃脘部烧灼样疼痛伴恶心、中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活动后胸闷气短,咳嗽时胸背肩部疼痛,四肢酸软乏力、右足底隐痛,大便量少,小便正常,睡眠差,无发热、痰血、呕吐。
诊断:
中医:肺癌病-气阴两虚证。
西医:右肺上叶小细胞肺癌局限期(cT2N2MO,Ⅲa期)化疗放疗后。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方药:六君汤合生脉饮加减。
方药组成:麦冬15g、党参30g、当归15g、炙甘草1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20g、法半夏10g、炒莱菔子10g、白术15g、大枣10g、木香10g、砂仁15g。3剂,水煎服,3次/天,冷水煮20min,取汁300mL,分3次内服。
二诊:2020年9月18日,患者诉进食后无明显胃脘部疼痛,能少量进食流质饮食及软食,精神好转,四肢轻微酸软乏力、右足底隐痛,肛门排气正常,二便正常,眠稍差。夜间及晨起时咽痒,咳嗽,咯痰,痰少、色白、质黏。轻微吞咽困难。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患者仍四肢轻微酸软乏力,夜间及晨起时咽痒,咳嗽,咯痰,痰少色白质。轻微吞咽困难,因此本次在补气养阴为主的基础上加化橘红、青礞石、炒厚朴等以化痰止咳,蝉蜕利咽。
具体方药如下:麦冬15g、党参30g、当归15g、炙甘草1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20g、法半夏10g、化橘红15g、炒莱菔子10g、白术15g、大枣10g、炒厚朴10g、木香10g、砂仁15g、青礞石15g、蝉蜕10g。3剂,水煎服,3次/天,冷水煮20min,取汁300mL,分3次内服。
三诊:2020年9月21日,患者精神好转,饮食明显改善,能进食软食,轻微吞咽困难,已无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疼痛,夜间及晨起时偶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胸闷气短。二便正常,眠稍差。效不更方,继续予上方3剂,水煎服,3次/天,冷水煮20min,取汁300mL,分3次内服。
案语
患者,66岁,男,因“右肺小细胞肺癌半年、放化疗后腹痛20天加重2天”入院,症见胃脘部持续性隐痛伴吞咽困难、不敢进食,进食流质饮食后胃脘部烧灼样疼痛伴恶心、中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活动后胸闷气短,咳嗽时胸背肩部疼痛,四肢酸软乏力、右足底隐痛,大便量少,小便正常,睡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患者嗜烟酒多年,烟毒内蕴,痰湿内生,年过六旬,脏腑功能减退而成积,辨病属肺癌病范畴。患者痰湿久蕴,暗耗气阴,加之放疗热毒伤阴耗液,心失所养则活动后胸闷气短,咳嗽时胸背肩部疼痛,四肢酸软乏力;脾气虚运化失常则胃脘部持续性隐痛伴吞咽困难、不敢进食,进食流质饮食后胃脘部烧灼样疼痛伴恶心、中腹部呈阵发性绞痛;结合舌脉象,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本病病位在肺,病性属虚实夹杂,选方六君汤合生脉饮加减,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主要起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效,生脉饮主要起补气养阴之功,加之患者时有咳嗽、咳痰,咽痒、吞咽困难,因此在六君汤合生脉饮补气养阴的基础上加以化橘红、青礞石、炒厚朴、白术健脾化痰止咳,蝉蜕利咽;炒莱菔子、砂仁健脾开胃消食。全方以补气养阴为主,辅以燥湿化痰,利咽,开胃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