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的中医认识

10.粒细胞缺乏的中医认识

(1)病名认识

粒细胞缺乏症以头晕、乏力、纳少、低热、失眠等为主症,常伴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肛门等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并可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死亡。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可归类于中医学“虚劳”“气血虚”等范围。

(2)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为大热大寒之物,虽可攻伐癌毒之邪,但损耗正气,致脏腑阴阳失衡,其尤为耗伤脾肾两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损伤则至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亏与化疗药物之“毒”虚实夹杂发为此病。白细胞减少症(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系化疗药物的常见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属于中医邪毒,易伤及正气、血脉、肝肾、骨髓,导致血细胞损伤、气血亏虚、心行血功能障碍,导致肝肾功能损伤、排毒不力、肝藏血及肾精血相生功能障碍,导致元气亏损、髓生血、血养髓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症,核心病机在于心、肝、脾、肾四脏之虚与痰、瘀、寒、热之实,虚证为本、邪毒为标[4]:a.本虚:系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肝脾肾机能受损,脾肾两虚为发病关键。b.标实:癌肿邪毒、化疗药毒导致的寒热积聚、气虚血瘀、痰瘀互结。

(3)中医治疗进展

本病以正气亏虚为本,癌毒内侵为标,故临床治疗以益气生血、补益脾肾、消癌解毒为法[5]。姚彤[6]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脾、肝、肾三脏。将本病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两型,分别采用健脾温肾及滋养肝肾法治疗。王豪[7]也认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根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外邪易侵入机体。粒细胞缺乏症常因正气亏虚而湿热侵入,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局面。治疗当审证求因,辨因论治,以补气养血乃为治疗之根本。在此基础上,凡湿热浸淫者,当清热解毒祛湿;肾阳不足时,兼顾温肾壮阳;阴虚火旺则当滋阴清虚热以治。杨丽兵[8]研究发现,归芍升白汤(药物组成为当归、枸杞子、白芍、阿胶、黄芪、炙甘草、白术、熟地黄)益气生血,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贺丽娟[9]研究发现,在乳腺癌化疗中同时服用加味乳复方可升高白细胞、粒细胞水平,尤其对粒细胞的影响显著。濮忠建、王亚军等[10]认为治疗重点为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运用八珍汤加味治疗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有显著效果。还有一些中成药如地榆升白片、芪胶升白胶囊、生血宝合剂、参附注射液等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其疗效可靠,体现了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越性[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