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家经验

5.名家经验

(1)刘尚义教授经验

刘尚义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的基本病机以虚为主。刘教授指出,西医治疗恶性肿瘤早期首选手术,但手术亦如外伤,直接损伤机体,致虚弱的正气更虚,故出现神疲乏力、精神差、眠差,甚至抑郁等症,正验证了刘尚义教授“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的学术观点。另外,刘教授认为,放疗犹如燥热之邪,煎熬机体阴液,常见口、鼻、咽干灼痛,骨痛等症。最后,化疗亦如“药毒”,耗伤机体脾胃气阴,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无力滋养机体,故有疲劳、乏力、食欲缺乏、头晕等症状。故刘教授常用石斛与玉竹、黄精与肉苁蓉以益气养阴,强调“瘀、湿、热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常用鳖甲与莪术、冬凌草与猫爪草以散结消积,清热利湿;若病人虚不受补,刘教授常开具膏方(如固垒膏、蟾灵膏等)益气扶正抗肿瘤[17]

(2)国医大师李济仁经验

在癌因性疲乏治疗与用药上,李老以固本培元为治疗原则,重点采用调补正气、清热祛邪、通利气血的药物。其以补益药作为基础,同时配伍清热药和通经活血药。其中,清热药可制约补益药的温燥之性,与汪机用黄芩、黄连以监参芪的思路相同。正如张从正所言“气血以流通为贵”,活血通络药可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祛除周身残余之邪气、通利经脉之气血,为正气复苏创造条件。李老临床擅长使用“通补并施”之法,并指出,活血通络药可起到“以通助补”的作用。倘若一味补益而不知行气活血,易致补药难以被吸收,甚则滋腻碍胃,极大影响患者的恢复和调治效果[18]。在配伍上,李老一般以黄芪、白术、人参为主药,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用补元益气之药来调整患者气血阴阳亏虚的状态。

(3)阎丽珠教授经验

阎丽珠教授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注重肺、脾、肾三脏,攻补兼施,临床中常用党参、太子参、红景天等以补气清肺;百部、紫菀等润肺止咳;桔梗、贝母等理气化痰。肺气充足,卫气则实,邪不可干,宗气旺盛,才得以统摄诸气,运行不息,各脏腑安居于内,各司其职;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等益气健脾;厚朴、砂仁、苍术等化湿运脾;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脾消食开胃,以助脾胃运化之功,补养后天之本;陈皮、木香、枳壳、佛手、紫苏等理气健脾,使补而不滞。脾胃健运,则气血化生有源,水液代谢正常,各脏腑经络才得以正常运作。枸杞子、生地黄、牛膝等以补肾填精,强筋壮骨,固养先天之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以清热解毒抗肿瘤[19]

(4)冯正权教授经验

冯正权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CRF发生的核心,其中以脾气亏虚为致瘤之根,肝郁不达为致瘤之标。肝病最易传脾,脾主四肢,脾土壅滞不运,四肢困倦无力,故治疗宜调和肝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肝气郁结,脾胃升降失司,气机郁滞加重。冯教授治疗CRF,着力于健运脾土,推陈致新,条达肝气,气血畅通,疲乏自去。在用药上,常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以健脾培本,柴胡、芍药、枳实等药以疏肝调脾[20]

(5)储真真教授经验

储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发展,是正气受损,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异常,而出现气机郁滞、痰瘀互结、气血郁滞的共同结果。而在虚劳的发病过程中,气滞、瘀血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和病理产物,而肝气失调所导致的疏泄不利,则是最根本的病机。因此,储教授在治疗癌因性疲乏的过程中,运用和解之法,使阴阳、脏腑、表里的不平衡得到解除。柴胡剂是和法的代表。储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在古法的基础上,提出以柴胡、郁金、香附、枳壳、白芍、当归六味药为主,以疏肝解郁,柔肝缓急,兼以补养肝血,以改善癌因性疲乏的症状[21]。储教授以六药合用,取柴胡、郁金、香附、枳壳之疏肝理气、宽胸散结、行气止痛之功效,又配合白芍柔肝养阴、当归养血补血,全方补泄结合,调气养血,气血阴阳同治,从肝郁气滞、肝血不足的角度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常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