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蜂窝

5.7.3 蜂窝

1.预防措施

(1)认真设计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其搅拌延续时间符合要求,坍落度应适量。

(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4)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5)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控制。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6)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

2.整改措施

(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图5-7、图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