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管理重点

8.5 管理重点

1.轨道几何尺寸的控制

轨道几何尺寸是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安全及乘客舒适度的关键,施工中严格控制轨道的几何尺寸是铺轨施工的关键。

2.浮置板特殊减振地段道床施工

特殊地段采用高档和中档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采用的“散铺架轨法”“预制龙骨整体吊装”“预制短板节段拼装”工艺,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序多、施工精度要求高、专业性强,是铺轨施工控制的重点及关键技术。对于未顶升的浮置板地段,为地铁减振降噪的关键地段,需控制工程车辆对该特殊区域的影响。

3.无缝线路施工

钢轨焊接质量是保证接头力学强度、轨道几何平顺性和提高旅客舒适度的关键;焊前的形式试验、焊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焊后处理等各个工序过程都是保证钢轨焊接质量的重点环节。在高架线地段,严格控制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

4.整体道床道岔、交叉渡线施工

道岔作为地铁轨道的重要设备,主要分为单开道岔、三开道岔、交叉渡线。整体道床道岔结构复杂,对施工定位精度要求高,整体质量控制难度大,铺设周期长,施工中几何尺寸要求严格,整体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难度大,重点加强道岔施工质量。

5.地铁容易沉降地段的铺轨施工质量控制

结构沉降造成轨道几何尺寸超限,影响列车的平稳、安全影响,是地铁铺轨施工质量关键,铺轨施工需重点加强旁通道、冷冻法进出洞、敞开段、停车场库前平过道等整体道床易造成沉降的地段,严格履行施工程序,从程序上确保该地段整体道床的施工质量。

6.轨行区的风险管理

轨道车的运行为地铁施工期间的重大危险源,全线车行道区域的管理时间长、跨度大、项目多,主要涉及工程车运营的管理,车行道区域照明、排水、保洁、维护,试运营之前的设备保养维护及巡视,车行道区域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

成立轨行区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制定《轨行区作业管理办法》和详细的规范制度,同其他单位相互签订安全协议书,并以安全告知书的方式通知相关施工单位,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安全管理范围,确保工程车的运输安全。

行车道区域的排水、保洁及维护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区间隧道的抽排水、车行道区域的垃圾清运工作和轨道设备的保养及线路维护。同时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文明施工协议》,明确双方在行车道区域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