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基础》简介
《音乐美学基础》这本书是由.宋瑾著创作的,《音乐美学基础》共有164章节
1
前 言
音乐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本世纪初...
2
导 言
音乐美学从产生到现在,一路走来伴随着许多疑惑和争论。当今受到新发展的哲学美学思潮的冲击,面临知识系统的更新。但是提出问题已经不容易,解决问题更难。例如,没有人通...
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编委会
顾 问 周荫昌 杨瑞敏 主 任 王耀华 王安国 副主任 吴 斌 费维耀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安国 王耀华 尹爱青 郑锦扬 叶松荣 吴 斌...
4
目录
目 录 前 言 导 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编委会 绪论:学科知识 一、学科的建立 二、学科的性质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学科发展问题 ...
5
绪论:学科知识
学习音乐美学,首先需要了解有关该学科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该学科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它有哪些研究对象;它主要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以及它面临哪些发展问...
6
一、学科的建立
音乐美学学科是在普通美学学科建立之后出现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两个学科的建立都以历史人物的专著发表为依据和标志。而音乐美学学科的成熟,则以随后专业性...
7
二、学科的性质
音乐美学学科性质是由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的,包括分支或交叉关系和特征比较关系。 1.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从逻辑...
8
三、研究对象
音乐美学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既是音乐美学学科出现的原因,也是该学科存在意义之所在。以下三者是音乐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听觉感性需要及其满足的规律...
9
四、研究方法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自学科成立以来,人们对不同对象的研究,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同一对象的研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通...
10
五、学科发展问题
由于音乐美学学科是在欧洲建立的,欧洲音乐美学学者所研究的是西方艺术音乐(主要是器乐)的美学问题。自从19世纪全球都成为欧洲的殖民地,西方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
11
第一章 中西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早在音乐美学学科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就已经有了漫长的音乐审美实践和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思考与探讨。“音乐美学思想”指的就是这些思考与探讨。历史上这些探讨...
12
第一节 欧洲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欧洲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基本上可以按音乐史各时期来划分。古希腊时期的“和谐论”影响深远,至今仍然是阐释美的一种普遍观点。其“模仿论”是该时期的主要特点。中世纪一方...
13
一、古希腊、罗马(公元450年前)
这两个时期是西方音乐美学文献可追溯的最早时期。古罗马基本上承继古希腊的思想,因此一并介绍。概括起来,这个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特点是“和谐论”和“模仿论”。当时的...
14
二、中世纪(450—1450)
这一时期基督教神学作为欧洲社会文化的基础,音乐美学思想也以神学观为核心。这一时期不少重要宗教人士发表了有影响力的音乐美学思想。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和谐”等...
15
三、文艺复兴(1450—1600)
这一时期是西方世界走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上帝的中心地位逐渐退却,人的中心地位逐渐确立。人文主义开始盛行。“复兴”指复兴中世纪之前的古典文化。由于古希腊时期人和神...
16
四、巴洛克(1600—1750)
这个时期欧洲专业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巴赫为代表的复调音乐高峰;歌剧从雏形逐渐趋向完形;器乐从歌剧序曲开始逐渐独立,并成为“音乐”的典型。器乐的独立使音乐...
17
五、古典主义(1750—1820)
这一时期的总特点是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古典早期的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但是在音乐界,激情说也非常盛...
18
六、浪漫主义(1820—1910)
这个时期的音乐既是古典的延续,也是古典的解体。作曲家成为独立自由的社会成员,不再依附于宗教或皇家贵族。在音乐创作实践上,作曲家基本上都倾向于情感美学,绝大多数音...
19
七、现代(20世纪以来)
浪漫主义之后,由于大小调体系的音乐语言的开发和使用达到了饱和,作曲家们开始探寻新的发展道路,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之后最终走向多元化:古典、现代和后现代并存。现...
20
第二节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其中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最大。而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大都具有功利性,将音乐视为工具,为各种音乐之外的目的服务。在比较典...
21
一、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前8—前6世纪)
这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国语》、《左传》记载的虢文公、史伯、晏婴、伶州鸠等人的有关言论,可以概括为“平和”审美观、礼乐思想和阴阳五行音乐思想。涉及的音乐美...
22
二、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前5—前3世纪)
这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在儒、道、墨、法、杂家诸子言论中,是最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成型、成熟的阶段。在诸家中,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最为深刻,也...
23
三、两汉时期(前2—公元2世纪)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文献是《乐记》。它以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主,糅合各家,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乐记》开篇论述了音乐的缘起和概念,这段文字被后世转述、引...
24
四、魏晋至隋唐时期(3—10世纪)
这个时期魏晋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分立的局面,儒学的名教地位受到冲击。唐朝音乐交流频繁,也促使音乐美学思想的活跃。 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著作...
25
五、宋元明清时期(10—19世纪)
这时期封建社会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道家和佛家相互影响,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则出现“新儒学”,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俗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6
六、现代(20世纪以来)
进入20世纪,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音乐美学也一样。1920年蔡元培在《音乐杂志》发刊词上介绍西方音乐学科时使用了“美学”一词,认为它研究的是音乐与感情的关系,与生...
27
第二章 音乐的功能和价值
本章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和价值的分析,探讨音乐审美功能的特点,并论证音乐的审美价值是音乐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音乐是人创造的事物,不是自然事物。因此,音...
28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
人类进化出听觉系统,在身心相通的状态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联中,在劳动与生活中,产生各种听觉感性需要。最初,听觉系统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实用信息。例如,在茂...
29
一、艺术功能
人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后者是更高级的需要。艺术功能就是人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精神需要而赋予音乐的。当人们用音乐来表现思想情感,或直接品味音乐呈现的特殊声音时...
30
二、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人与音乐发生的就是功用关系。在功用关系中,音乐自身不是作为目的被需要,而是作为工具被需要的。 1.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