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20世纪以来)

六、现代(20世纪以来)

进入20世纪,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音乐美学也一样。1920年蔡元培在《音乐杂志》发刊词上介绍西方音乐学科时使用了“美学”一词,认为它研究的是音乐与感情的关系,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关。同年萧友梅在该刊发表《乐学研究法》一文,明确提到“音乐美学”。他指出音乐美学的性质是“普通美学的一部分”,是“推理的学问”;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的艺术功用的特性”。一般认为他们是直接从德文翻译成中文的,因为二人都曾留学德国。自此,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问开始为国人所知。

青主的《乐话》是一部中国20世纪早期比较成熟的音乐美学专著。他认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所谓“上界”,指的是人的精神。也就是说,音乐是表情的艺术,是“由灵魂说向灵魂”的艺术。

在当时作曲家之中,也有一些发表音乐美学言论的。例如黄自曾对音乐审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欣赏音乐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感觉音响,第二是感受音乐的情感,第三是欣赏音乐本身丰富的美。第三层次是最高级的,也是审美的核心。由此可以看出他带有自律论倾向。

其他音乐美学思想的表述,散见当时的各类刊物。

总体上看,20世纪几乎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音乐美学思想主流具有很明显的政治功用色彩。政治家的艺术思想与乐论对社会产生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看到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处于动荡之中,音乐必须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也无须回避这样的事实,即过分强调音乐的工具性质,影响音乐的发展。

学术研究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产生于“文革”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召开了多次会议,前5次集中探讨了音乐美学基础问题,第6次开始关注现实,探讨现实中的音乐美学问题,是次会议讨论的是音乐的中西关系问题。第7次会议开始则以综合研究为主题。20多年来出现了大量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各音乐院校陆续开设音乐美学课,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多层次人才。自此,中国音乐美学走上了专业、学术的道路。

除了欧洲以艺术音乐为主、中国以汉族典籍为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史的梳理之外,还有大量的世界各民族各阶层的音乐美学思想史需要挖掘和研究,目前还存在非常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思考题

1.欧洲历史各个阶段的音乐美学思想都有哪些内容?各有什么特点?

2.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音乐美学思想都有哪些内容?各有什么特点?

3.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有何特点?

4.他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有何特点?

5.音乐美学思想史存在哪些空白,如何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