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的质量判断

一、音乐表演的质量判断

音乐表演的质量,包括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在社会性选择上,比如比赛,要从众多表演中选择前三名,质量判断只能用客观标准,并由行家来评定。对表演的质量判断,虽然和对音乐作品的质量判断类似,但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毕竟音乐表演是一种二度创作,还需要鉴定它和一度创作关系的处理上做得怎样。而个人对自己的表演的质量判断,也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来实现。

1.社会判断。

表演比赛、音乐院校入学或修毕考试,都需要采取评分的方式做出判断。这些都在“音乐审美标准”题下进行了专门探讨,这里只做一些强调。对于表演而言,判断的内容虽然还是技术和艺术两方面,但其内涵和作曲不同。对表演的“技术”判断应针对表演行为和效果,对表演的“艺术”判断则需要将表演效果和作品应有的风格韵味进行比较,并考虑二度创作的适度性。显然,只有行家才具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因此表演的比赛或考试都由行家把关。行家采用的是客观标准,而不是自己审美的主观标准。

2.个人判断。

个人练习时需要考虑怎样才算把握了一首练习曲或乐曲,也就是判断自己的表演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质量要求,这可以通过身心和谐程度的自我感受来确定,还可以通过录音或录像来确定。平时练习中,人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首曲子。技术上熟练时,应将注意力转移到艺术上,表现出作品的风格韵味。通常每次表演到难点之处,内心都会紧张。这反映了身心尚未达到和谐,或和谐程度不够,表演质量即便是好的,也是不稳定的。这时应该放慢速度来练习,以内心不紧张为准。最后按作品要求的速度表演,身心和谐一致,不紧张,不勉强。在这样的前提下,表演才能充分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这样的表演才有稳定的高质量。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往往不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表演质量难以获得客观判断。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尤其是声乐表演,由于体内发声,表演者的自我判断往往不准确。历史上歌唱家秦青的学生薛谭就因为这样,以为自己学到家了,要离开老师。幸好他还能辨别老师送行歌声的美妙和高超,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重新开始学习,终于成才。今天科技为表演者提供了自己的声音和行为的“镜子”——录音录像,使表演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表演。为了客观了解自己,可以将自己的练习或现场表演拍摄下来,事后播放给自己看。这时表演者不是身在其中,而如一个特殊的旁观者,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是提高表演质量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