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元主义
2025年09月26日
二、多元主义
艺术音乐中的典型表现是无机拼贴的“复风格音乐”(Polistylism)。施尼特凯创作了不少复风格作品。典型的如他的《第三弦乐四重奏》(1983)。在这个作品中,作曲家将文艺复兴时期拉索的《圣母哀悼乐》最后乐句、贝多芬晚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的主要主题,以及肖斯塔科维奇名字的德文缩写对应的音型和马勒的音乐等拼贴在一起。后现代主义的拼贴与现代主义的拼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同风格的音乐段落处于并列关系——篇幅相当、无主次之分,而后者虽然引用了过去的音乐片断,却力求使之在新的音乐关系中,成为音乐整体的有机部分。这样,后现代主义复风格音乐就具有了多中心的特征,从而体现“反美学”、“反形式”的性质。这种音乐多层面的不一致、不连贯,给审美的“旅行”造成“坑坑洼洼”的阻滞。它表面上看似乎回归了传统,重新有了调性,也恢复了常规记谱和演奏,实际上却和传统完全不同。可以这样来比喻: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音乐都是有机有序的,就像一面完整的镜子,而多元拼贴的复风格音乐则是无机失序的,就像不同碎片拼凑的镜子(不是同一面镜子的碎片的拼贴)。在流行音乐领域也有复风格作品,例如Newage中的“民族融合”(Ethnic fussion)。英格玛(ENIGMA)第三集CD中就可以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