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的差异

三、审美能力的差异

在审美领域,人与人不同,表现为审美能力的差异。对某种或某些音乐有审美能力,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却不一定也有审美能力。例如,能够欣赏西方交响乐,未必能够欣赏世界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欣赏一种或一些民族民间音乐,未必能够欣赏所有民族民间音乐。同样,具备艺术音乐审美能力的人,未必具备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是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在不同的生活、教育环境中,人们接触不同的音乐。例如,城市有音乐会、音乐学院等,国内外音乐交流多,因此人们多接触艺术音乐。另外,歌星也都聚集在城市,现场流行音乐也多在城市举行,因此城里人有机会接触现场通俗音乐。一般而言,接受教育多的,多喜欢艺术音乐;接受教育少的,多喜欢流行音乐。当然,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多接触的是艺术音乐,而且接触较多现代音乐,其他院校的人们则多接触传统的艺术音乐和部分流行音乐。乡村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留多的区域,人们自然多接触传统音乐。同时,由于大众音乐音像制品的传播,乡镇的人也能接触到这些音乐。年龄、性别、性格、气质等不同,往往促使人们选择不同的音乐。例如,年长的喜爱传统音乐多些,年幼的喜爱流行音乐多些。女孩、内向的人偏爱柔情的或常规的音乐,男孩、外向的人着迷刺激的或新异的音乐。这只是一般而论,也有例外的情形。毕竟人是复杂的。

相同群体内部,人们接触相同或相似的音乐,因此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审美能力。而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因此存在许多不同的亚文化圈,有各自喜爱的音乐。“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是这样的形容。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的人接触或选择不同的音乐,因此个人或群体的审美能力存在着差异。了解这一点,有利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发展观和“百花齐放”管理思想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