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感性接触

三、直接的感性接触

音乐审美必须进入倾听过程。

假如买了一张自己喜欢的CD,但是将它锁在抽屉里,没有倾听,那么就没有和音乐发生审美关系。这时音乐只是可能的审美对象,但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只有在倾听过程中,人和音乐进行直接的感性接触,审美才发生。音乐作品的展开是在时间中发生的,音乐审美也必然是过程性的。其实,对文学和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过程性的。

音乐审美过程是音乐作品展开的过程,也是满足了上述条件的人和他的音乐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人类个体生存第一需要和物种生存第一需要这两种最基本的需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物质转向重精神,更何况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艺术。审美的过程性,是感性体验的时间性质使然,它本来就如此。音乐在时间中展开,过程性尤其突出。这个过程之后,音乐声音停止了,审美也就结束了。但是,那些深刻的音乐作品常常引起哲理的思考。显然,这种哲理思考是音乐审美引起的,二者也有时间的相继关系。尽管如此,二者不是同一种性质的活动,前者是感性的审美活动,后者是理性的思考活动。假如把哲理思考说成是审美的“高级阶段”,那将混淆感性的审美活动和理性的认识活动之间的区别,或者仅仅是一种关于审美的说法。

总之,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即出于审美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作品,并进入倾听过程,这个时候,人和音乐才构成审美条件,音乐才是人的审美对象,人才是这一音乐作品的审美主体。对象和主体是同时生成、互为因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