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美理想
2025年09月26日
一、审美理想
无论是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还是鉴赏家或批评家,甚至一般的审美者,对“音乐是什么样的”或“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观念,哪怕无法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述。这种观念是一定历史和社会的现实音乐生活的产物。而对具体的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或应该是什么样的,心中也有明确的指向。但从个人的审美趣味出发,他们可以喜欢一些作品而不喜欢或不太喜欢另一些作品。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完美的音乐就存在于审美理想中。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无从判断现实中音乐的完美程度,也无从选择创造音乐美的努力方向。这样,人的头脑中听觉方面的审美理想就成了音乐的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落实到具体作品的层面尤其如此。对于一部熟知的音乐作品的理想样式,人们总是“心中有数”,并以此来评判表演是否成功或成功的程度有多大。一方面,审美理想中的音乐具有完美性,并且具有意向指向的明确性,但是另一方面,意向指向的明确主要是一种方向的明确,而不是审美目的物感性面貌上的明确,也就是说,审美理想中的音乐在想象中的明晰程度和完整程度是不够充分的。想象中的感性毕竟没有直观中的感性那样明晰和完整。正因如此,人们必须把理想中的音乐物化为直观感性中的音乐,这不仅是为了交流和储存,而且是音乐的美和审美对直观感性的要求决定的。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讨论中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