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音乐与美术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直观的,都具有非模仿性、非再现性。

无标题的呈现性音乐通常在美学上被称为“纯音乐”,包括器乐和器乐化的无词声乐,还包括任何被称为音乐的单纯声音及其伴随物(连同休止或无声),它没有文学性内容或视觉性内容作为依附物,完全呈现被选择的声音本身,作为审美者交流的对象。这种音乐完全是创造者(个体或群体)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是特殊想象的产物。所谓“特殊”,就是没有现实原型,是创造者对声音世界的独特选择。

表现性音乐中有文学性内容和视觉性内容的作品,前者如中国现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俄国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等,以传统民间故事为原型;后者如中国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以自然景色或人工绘画为原型或依附物。但是,音乐从来也不擅长描摹外在事物,也无法像一般语言那样叙述故事。所有表现性的音乐作品都仅仅是将那些非音乐的事物作为依附物,进行情思乐意的表现。古琴曲《高山》、《流水》都是借物托志。高山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音乐无法模仿;流水虽然有音响有动态,音乐也不是对它的音响和动态的再现,否则现代录音机将是最好的作曲家。正如钟子期所感悟的那样,俞伯牙演奏的乐曲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贝多芬明确指出自己的交响曲“表情多于音画”,可见他的音乐不是对田园风光的描摹。

20世纪西方专业美术出现了抽象艺术,它用非具象的视觉材料来呈现人的精神世界。抽象绘画以点、线、面和色彩来产生丰富的感性世界,给人以直观上的视觉冲击,让审美者产生特殊的感受。抽象雕塑以日常经验之外的造型,来呈现艺术家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日常生活之外的艺术感受。显然,抽象艺术并不模仿外在事物,因此没有再现性。美术史上长期有具象绘画和雕塑,至今依然存在。具象艺术以现实形象为原形,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模仿性和再现性。但是,从根本上说,具象艺术也不以模仿或再现外在事物为目的,而仅仅以它们为依附物,并且加以改造,使之非真实化。写生素描和艺术创作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更艺术化,超越了现实原型,否则,照相机将是最好的画家。即便是照相,如果要成为艺术,也需要非真实化。普通摄影具有写实的特点,因此是再现性的,通常人们不把它作为艺术对待。而艺术摄影虽然有现实原型,却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原型的面貌。例如人物的艺术照,将光线大大简化——不似生活中的多面散光(随机方向的直射光和多面反射光),只突出一个强光,辅以一些弱侧光和顶光;背景往往采用深色,以突出人物的立体效果。而其他艺术摄影还通过暗房处理,将次要部分虚化,以突出重要部分。等等。具象艺术的非真实化过程,加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愿望和意志,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具象艺术也是非模仿性、非再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