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酒原因

(一)醉酒原因

在医学上,醉酒叫作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一次饮入过量的含酒精类制品后,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肝、肾、胃、心等人体重要脏器也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酒精主要在胃肠吸收,可以快速分布于全身任何器官和组织,其中大部分由肝代谢而清除,小部分经肺和肾排出。酒精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酒精分子量小、具有一定脂溶性,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类和受体而迅速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酒精代谢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和其他代谢产物,也能够造成神经系统的急性损害。酒精还能影响维生素B1代谢,影响和抑制维生素B1的吸收及在肝内的储存,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B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一般情况下,神经组织的主要能量来源于糖代谢,在维生素B1缺乏时,由于焦磷酸硫胺素的减少,可造成糖代谢的障碍,引起神经组织的供能减少,进而产生神经组织功能和结构上的异常。此外,维生素B1的缺乏还能够造成磷酸戊糖代谢途径障碍,影响核糖和磷脂类的合成,继而使周围和中枢神经组织出现脱髓鞘和轴索变性样改变。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是酒精对大脑和脊髓抑制性作用的结果。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而不是兴奋剂。这是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皮层下某些结构(可能包括上部脑干的网状结构)被抑制的结果。早期腱反射活跃,可能反映高级抑制中枢对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的短暂性失控。随酒精量的增大,抑制作用扩展至大脑、脑干和脊髓神经细胞。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 0.7%,人就有可能死亡。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的酒量不同。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中各种代谢酶,其中最主要的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分解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人体就较少受到酒精的危害。每个人肝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但多数人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缺乏,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都知道醉酒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为何总是有人醉酒呢?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酒逢知己千杯少:人在遇到知己时,会觉得很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喝起酒来,哪有不醉之理?

(2)一醉解千愁:这是男人常用的方法。男人有泪不轻弹,在这种情况下酒是最好的载体。古时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说法。现代人不如意时,还经常会借酒消愁。

(3)酒能壮胆:有的人清醒时,胆子很小。但借助酒兴,就敢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有的人喝醉酒后,就会对有意见的人破口大骂,或大打出手。如果不喝酒,他是骂不出口,动不起手的。

(4)不良饮酒方式:不良的饮酒方式也会导致醉酒。如空腹喝酒,不但刺激胃黏膜,且易醉酒。喝混酒容易醉,酒不宜混饮。过量饮酒会醉酒,健康成年男性每日饮用酒精量不要超过30 g,女性每日饮用酒精量不要超过20 g,这样才不至于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