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 香

藿 香

【概述】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或广藿香的地上部分。藿香又叫广藿香。微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有解暑发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之功。藿香性温而燥热,可化在里之湿浊,还可解在表之暑湿,乃暑令常用之品,用于暑湿证和湿温证初起。本品又能和中止呕,尤适用于脾胃湿浊所致的呕吐。常用量:5~10 g,鲜品加倍。煎服。

【文献辑萃】《本草纲目》曰:“藿香,辛,微温,无毒。脾胃吐逆为要药(苏颂)。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口(好古)”。《本草正义》言:“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还提到“藿香,清芳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扶胃,振动清阳妙品”。《本草备要》记载:“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进饮食”。《本草求真》曰:“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俾其胸开气宽,饮食进”。《本草秘录》记载:“定霍乱有神,止呕吐最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等。此外还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竹烯等,及生物碱类。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并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还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解酒方选】

1.藿香粥解酒法:藿香10 g,大米100 g,适量白糖。藿香择净后,将其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 min后,煎水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服3~5天。此方可解暑发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适用于暑湿侵袭,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呕吐等,也可用于解酒醒酒。

2.藿香砂仁粥解酒法:藿香10 g(鲜者加倍),砂仁末5 g,大米100 g,适量白糖。藿香择净后,将其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 min后,煎水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砂仁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服3~5天。此方可和中止呕。可用于解酒醒酒,亦适用于妊娠呕吐。

3.三叶粥解酒法:苏叶、淡竹叶、藿香叶各15 g,大米50 g,白术10 g。将上药煎水取汁,加入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次。此方可芳香解表,健脾化湿。适用于暑湿困脾,纳差食少,肢体沉重,小便短赤等。亦可用于醒酒解酒。

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原方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邹世光用藿香正气汤加味治疗酒精中毒61 例,病程0.15 h 至2天,均有恶心、呕吐、腹痛、酒臭味及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共济失调症,或昏睡等。结果有效56例,无效5例。有效服药剂数1~4剂,平均2剂。[四川中医,19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