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食
【概述】小麦,别名麸,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北方,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药用,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小麦性凉,味甘,入脾、胃、心经,有养心除烦、除热止渴、健脾益肾之功效,且能养心阴而安心神,对妇人脏躁、精神不安、悲伤欲哭、烦热消渴、脾虚泄泻等疗效甚佳。临床观察发现,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佳;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宜。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性平,味甘,入心经,其安神作用较浮小麦强,治疗心神不定、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仲景名方“甘草小麦大枣汤”即淮小麦为伍,是中医治疗脏躁的效方。浮小麦性味甘、咸、凉,入心、肺经,止汗作用温和,善止虚汗,常用量:30~100 g,煮食。
燕麦,又名野大麦、野小麦、雀麦,是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是我们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两千多年前史书中就有记载。燕麦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益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纳差、便秘等。常用量:燕麦片或粉50~250 g,煮食。
荞麦,又名花麦、乌麦、甜荞、净肠草、鹿蹄草,为蓼科植物荞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荞麦性味甘、微酸,凉,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消食、清热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胃肠积滞,脾虚湿热泄泻,自汗盗汗等。常用量:荞麦粉50~250 g,煮食。
【文献辑萃】《本草纲目》曰:“(小麦)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生食利大肠”。《名医别录》言:“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记载:“养心益肾,和血,健脾”。《本草纲目》曰:“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经逢原》记载其“能敛盗汗”。故敛汗补虚,浮小麦为宜。应针对病情,灵活应用。《本草纲目》言:“(燕麦)充饥滑肠”,《本经逢原》谓:“益肝和脾”。《本草纲目》曰:“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气盛有湿热者宜之”。《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食疗本草》曰:“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小麦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植物凝集素,麸皮含有维生素B1、蛋白质,可缓和神经,治脚气病。小麦胚芽油含有丰富维生素E,可抗衰老。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每100 g 燕麦中蛋白质为14.7 g、脂肪27.14 g、粗纤维1.2 g、钙26 mg、铁3.2 mg,此外,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为燕麦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很多人酒后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或面条等。它们可转化成葡萄糖,有利于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由于它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吃后身体会马上舒服起来。北京心血管研究中心研究证明,长期食用燕麦,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脂蛋白、三酰甘油,从而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症、动脉硬化等。
荞麦面的营养效价比小麦面、大米都高。荞麦所含脂肪主要营养成分是油酸、亚麻酸;所含维生素PP、芦丁能降低血脂,防治高血压。芦丁还有止血作用,常食荞麦,对高血压诱发脑溢血(脑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解酒方选】
1.食馒头解酒法:酒后食用些易消化的馒头1~2个或面条1碗等,皆有助于解酒。
2.荞麦绿豆粥解酒法:荞麦面、大米、绿豆各50 g,白糖适量。将大米、绿豆洗净,加清水浸泡5~10 min后,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荞麦面、白糖,煮至粥熟。可用于高脂血症,也可解酒醒酒。(《醒酒解酒妙方》)
3.燕麦粥解酒法:将30~50 g的燕麦片倒入容器内,加入约200 ml的沸水充分搅拌,3 min后即可食用。也根据各自的口味加入牛奶、果仁、果汁等多种配料,享受不同风味的燕麦粥。
4.荞麦扁豆粥解酒法:荞麦、扁豆各50 g,红糖适量。将荞麦、扁豆研细,加清水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再煮一二沸,早晚空腹温服。用于暑湿证,也用于解酒醒酒。(《醒酒解酒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