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 术

苍 术

【概述】苍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苍术性温,味辛、苦,入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效。善治湿盛困脾所致腔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状。常与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猪苓等配伍同用。临床上多将其用在健胃、治疗风寒感冒以及风湿关节炎等方面。常用量:5~10 g,水煎服。

【文献辑萃】《神农本草经》曰“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名医别录》言其:“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纲目》载:“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刘完素:“明目,暖水脏。”(引自《纲目》)李东垣:“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引自《纲目》)朱丹溪:“散风益气,总解诸郁。”(引自《纲目》)《本草经集注》载:“除恶气,弥灾疹。”《珍珠囊》载:“诸肿湿非此不能除,能健胃安脾。”《玉楸药解》载:“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辟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浑浊。”《本草求原》载:“强脾,止水泻、伤泄、伤食暑泻,脾虚下血。”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苍术醇,及少量苍术酮、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和菊糖。苍术的挥发油有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作用;对于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肌松弛,苍术制剂可以促进肾上腺抑制作用的振幅恢复,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也可微弱收缩胃平滑肌。实验研究发现,苍术可能通过抗胆碱作用而对抗盐酸所致的大鼠急性胃炎及幽门结扎所致的大鼠胃溃疡[中医药研究,1992,2:59-60]。苍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胃肠运动:苍术醇提取液和水溶液对兔十二指肠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ACh引起的肠管平滑肌收缩,对弛张后的胃平滑肌有轻微的增强收缩作用。苍术能抑制脾虚动物小肠推进运动,对抗脾虚所致的血清铜、锌比值升高,降低血清铜,提高血清锌,改善脾虚动物代谢功能,增加体重,并通过提高血清铁增加血红蛋白合成,提高红细胞功能。①抗胃损伤作用:苍术煎剂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苍术煎剂可增加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胃黏膜组织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②抑制胃酸分泌:北苍术挥发油中的苍术醇能抑制甾体激素的释放,减轻甾体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茅苍术所含β-桉叶醇有抗H2受体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并对抗皮质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

(2)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北苍术可使胃黏膜组织血流量增加,从苍术中提取的氨基己糖有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保肝、抗毒作用:50%甲醇提取液3000 mg/kg、苍术酮50 mg/kg口服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白鼠血清GOT、GPT、LDH 的上升,肝脏病理切片可见苍术酮治疗组小白鼠肝组织脂肪浸润减轻,坏死和肿胀区较四氯化碳组小[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69]。

(3)保肝作用:苍术和茅苍术对CCl4诱发的模型培养鼠肝细胞毒性显示不同的抗肝毒作用,苍术酮、β-桉叶醇和茅术醇对此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苍术煎剂能明显促进肝蛋白质的合成[实用中药辞典·上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0]。β-桉叶醇对胃肠运动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在胃肠运动功能正常或低下时,能促进胃肠蠕动,在脾虚泄泻或胃肠功能亢进时,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尚有实验证明苍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急、慢性及免疫性炎症的作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4]。此外,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可起到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放射亢进;大剂量则发挥抑制作用。苍术煎剂有降血糖作用,同时可以排钠、排钾;其维生素A样物质有治疗夜盲症及角膜软化症的作用。

【解酒方选】

1.栀连正气散解酒法:山栀子12 g,黄连10 g,藿香12 g,厚朴12 g,陈皮10 g,半夏12 g,甘草6 g,苍术10 g,竹茹10 g,茯苓10 g。将药泡15 min后,用水煎煮30 min,取汁分3次服。本方具有清胃热,除逆气,化酒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酒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食入即吐,口干渴,五心烦热,夜卧不安,二便阻涩。长期嗜酒,酒热内停于胃,胃不受纳而致本症。即使无上述症状,在饮酒过量后服用本方,能缓解酒毒,预防胃肠疾病发生。(《症因脉治》)

2.消痔丸解酒法:生地12 g,黄芩6 g,金银花3 g,炒枳壳3 g,秦艽3 g,防风6 g,制大黄6 g,当归6 g,地龙6 g,炒苍术6 g,炒槐花6 g,赤芍药6 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 g,日3次,空腹服。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瘀的功效。适用于酒后痔疮发作,红肿疼痛,大便干结。(《疡医大全》)

3.理脾汤解酒法:苍术(米泔浸,炒)3 g,厚朴(姜炒)4.5 g,炒砂仁1.5 g,炒神曲3 g,山楂肉3 g,炒麦芽3 g,陈皮3 g,黑干姜2.5 g,炙甘草1.5 g,生姜3片。用水煎煮,去渣取汁600 ml,分3次服。本方具有理脾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饮酒后胸膈满闷而痛,不思饮食。酒食停积,脾胃气滞,消导不利者宜服此方。胸膈满闷重者宜用此方,临证时可加用枳壳、莪术。(《古今医鉴》)

4.曲术丸解酒法:炒神曲90 g,苍术(泔浸炒)45 g,陈皮30 g。研为细末,生姜煮神曲糊为丸,每服6~9 g,姜汤送下。此方具有消食化积,和胃止嗳的功效。适用于酒饮停留胃脘,脘胀作痛,嗳气频频,口流清水,或吞酸嘈杂。酒饮宿食而致的嗳气宜以本方治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5.食郁汤解酒法:苍术12 g,厚朴15 g,川芎10 g,陈皮10 g,神曲10 g,山栀子12 g,枳壳12 g,炙甘草6 g,香附10 g,炒仁6 g。用水煎煮30 min,去渣取汁400 ml,分3次服。本方具有健脾理气,消食化积之功。适用于酒食郁积不化,酸嗳腹满,不能食,或黄疸膨胀痞块。一般情况下,因酒食太过,引起嗳腐脘痞,不能进食者,服用本方2~3帖即可痊愈。另外,本方对酒源性肝脏病变也有一定疗效。(《杂病源流犀烛》)

6.化疸汤解酒法:茵陈30 g,苍术15 g,木通12 g,山栀子12 g,茯苓12 g,猪苓12 g,泽泻10 g,薏苡仁15 g。用水煮30 min,去渣取汁400 ml,分2次口服,适用于酒疸。本方在治疗酒疸时可再加入葛根15 g,苜蓿15 g,若有食滞者加用焦三仙,伴血瘀者加红花、牡丹皮、元胡、蒲黄等品。每日1剂。(《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7.紫金丸解酒法:血竭、青皮、陈皮、姜厚朴、干漆(炒)、槟榔、黄矾各60 g,沉香、百草霜、香附、针砂(醋炒)、秦艽各30 g,枳壳(麸炒)75 g,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90 g,皂矾(醋煮)120 g,甘草15 g。(一方加苍术,白术各30 g)。共为细末,枣糊为丸,每服6 g,日服2~3次。米饮送下。适用于酒疸、食疸、积聚癥瘕、心腹疼痛、潮热。本方可治疗酒疸,并见癥瘕,即肝硬化而见黄疸者。(《寿世保元》卷三)

8.栀连平胃散解酒法:栀子、黄连、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各6~9 g。水煎服。本方具有清热导滞之功。酒积有腹痛者甚多,伴见大便有黄沫者亦较多,凡有是证即可用本方治之,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症因脉治》卷四)

9.平胃散解酒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500 g,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320 g,炒甘草60 g。共为细末,每取6 g,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一捻沸汤冲服。适用于饮酒后腹泻。《不居集·酒伤》云:“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纵酒而阳气虚弱者,酒湿从寒化,症见饮食渐少,形体渐瘦,困倦畏寒,泄泻日久,或五更作泻,或秋冬加剧,脉多弦细者,属酒湿作泻。治宜培补脾肾,温化寒湿。可选用平胃散加减治疗,以燥湿健脾,行气止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中和汤解酒法:神曲、生莱菔子、黄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苍术、黄连(酒炒)各4.5 g,葛根3 g,紫金锭(冲)0.6 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饮酒后痢下赤白,里急后重。原著介绍本方时指出,若属“醉饱受邪,加葛根一钱,紫金锭(冲入)二分”。方中所指紫金锭,原名太乙紫金锭,又叫神仙万病解毒丸、解毒万病丹等,具有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之功效。(《医方简义·卷三》)

11.黑地黄丸解酒法(刘河间方):熟地黄、苍术各500 g,五味子250 g,干姜30 g(春季20 g,夏季15 g,秋20 g,冬30 g)。共为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 g,米汤送下。适用于饮酒后痔疮发作,大便下血。本方对久痔便血,脾胃亏虚,神疲乏力,面色白者尤其适用。

12.止痛如神汤解酒法:秦艽、桃仁(去皮尖)、皂角(烧存性)各3 g,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2.1 g,黄柏(酒炒)1.5 g,当归尾(酒洗)、泽泻各1 g,槟榔0.3 g,熟大黄3.6 g。将桃仁、皂角、槟榔后入,水煎,空腹热服,少时进食,不使犯胃。适用于痔疮初起,结肿胀痛,灼热作痒,及肛门裂,便秘等。饮酒致痔疮发作者宜用本方。若肿而有脓,加白葵花(去芯心)5朵,青皮1.5 g,木香1 g;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黄芩;痛甚,加羌活、郁李仁;痒甚,倍防风,加黄芪、羌活、麻黄、藁本、甘草;下血,倍黄柏,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小便涩数不通,加赤茯苓、车前子、灯芯、萹蓄。(《外科启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