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子

橘 子

【概述】橘子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橘子常与柑子一起被称为柑橘,颜色鲜艳,酸甜可口,是日常生活中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之一。别名桔子、橘柑、蜜橘、大红袍、朱砂橘、潮州柑。橘子性凉,味甘、酸,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肺、补脾健胃、消食化积、止咳平喘、醒酒的功效,主要治疗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等。用法:1~4个,剥皮生食,或绞汁取液饮。

【文献辑萃】《医林纂要》曰:“除烦,醒酒”。《随息居饮食谱》曰:“橘子甘平润肺,析醒解渴”。《饮膳正要》言:“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食疗本草》记载:“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实结气”。《日华子本草》曰“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本草求真》言:“橘穰与皮共属一物,而性悬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穰则变,味甘而酸也;皮有散痰、开痰理气之功,而穰则更助痰作饮,及有滞气之害也。至书有言能治消渴,开胃,并除胸中隔气,此为内热亢极,胃气不寒者而言,若使水亏脾弱,发为咳嗽而日用此恣啖,保无生痰助气之弊乎。但用蜜煎作果佳”。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橘子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枸橼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味甘酸,含有大量的水分、维生素,丰富的糖类物质,能促进细胞间质中胶原形成及肝脏解毒,达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的功效。橘子中含有的橘皮苷等,对肠道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一方面抑制肠道平滑肌,达到止痛、止呕、止泻的目的,另一方面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治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可以治疗酒后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等症。此外,橘子中含有橙皮苷,对周围血管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起到降压效果,其中6-二乙胺甲基陈皮苷,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所含磷酰橙皮苷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和改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橘皮中所含的黄酮苷,可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且有类似维生素PP的增强微血管韧性,防止其破裂出血等作用,所以橘子是一种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水果。另外,橙皮苷与甲基橙皮苷都有类似维生素PP样作用,能够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K4一起使用时,效果尤为显著,从而达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橘子中含有的挥发油、柠檬烯,可以使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的排出,起到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在鲜柑橘汁中还含有“诺米灵”,它是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且能让人体内的除毒酶活性成倍增加,阻止致癌物质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另外,橘子富含具有美容作用的维生素C和具有消除疲劳作用的枸橼酸,且橘子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降低胆固醇。橘子还具有保肝、利胆、抗溃疡的作用。

【解酒方选】

1.橘络解酒法:将橘络(即橘瓤上面的白色网状络丝)取其整齐均匀、络长不断、色黄者数克,炒或煎汤饮,用于伤酒、口渴、吐酒。(《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2.橘子山楂解酒法:橘子1个去果皮,山楂15 g,白糖适量,同煮,饮汤食果,用于酒后口干、胃热。(《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3.橘皮生姜水解酒法:橘皮1斤,生姜半斤,可加食盐水7升煮取3 升,温服1 升,用于酒后干呕、噎膈、反胃。(《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4.糖渍橘子解酒法:金橘500 g洗净,放入砂锅中,用勺压扁、去核,加白糖250 g腌渍1天。以文火炖煮至汁液耗干,冷却之后,再拌入白糖250 g,风干数日,装瓶备用。此法有理气、解郁、化痰、醒酒之功效,用于酒后胸闷郁积、消化不良、伤酒。(《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5.橘皮醒酒汤解酒法:香橙皮(去白)500 g,陈橘皮500 g,檀香200 g,葛花250 g,绿豆花250 g,人参100 g,白豆蔻仁100 g,食盐300 g,共研磨成末,拌匀,装入瓷罐中备用。在服用时,每天2次,早晚各服一汤匙,用白开水冲服。适用于饮酒过多,酒醉不醒之症。(《饮膳正要》)

【使用注意】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若食用过多,摄入过量维生素C,会使体内代谢的草酸增多,引起尿路结石、肾结石。肠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橘子,容易发生胃粪石的困扰。橘子含热量多,一次食用过多,会引发口腔炎、牙周炎等症。风寒咳嗽、痰饮咳嗽者不宜食用,且橘子与螃蟹、槟榔不能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