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
【概述】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其叶、子均有解酒之功。枳椇子,又名鸡距子、鸡爪子、木蜜、拐枣、枳椇果、万寿果、万字果等。性平,味甘、酸,归脾经。有利水消肿、解酒毒之功效。民间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说明枳椇子解酒功效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历代医家一直将它作为解酒止渴要药。适用于醉酒或胃热伤津,烦热,呕吐,口渴,以及肺虚咳嗽,咽干。还可治疗水湿停蓄水肿,小便不利。常用量:10~15 g,煎服。
【文献辑萃】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关于解酒药的记载甚多,《医方考》曰:“枳枸子(俗呼鸡距子),……解酒,过于葛花。今后凡遇伤酒中酒者,宜用之”。《眉山集》曰:“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枳椇亦胜酒,屋外有此木,屋内酿酒多不佳。故此二物为药,以去其酒果之毒也”。《本草衍义补遗》中记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本草纲目》言:“甘平无毒,主治头风,小腹拘急”。《世医得效方》曰:“治饮酒多发积”。《本草拾遗》记载:“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老老恒言》中记载:“枳椇粥,除烦清热,尤解酒毒,醉后次早,空腹食此粥,颇宜”。《本草备要》曰:“止渴除烦,润五脏,解酒毒”。禁忌:《得配本草》言:“脾胃虚寒者禁用”。
【现代研究】现代分析表明,每100 g枳椇子含83.2 g水分,0.9 g蛋白质,0.5 g脂肪,9.2 g碳水化合物,5.9 g膳食纤维,0.02 mg 硫胺素,60 mg 抗坏血酸,0.4 mg钠,325 mg钾,0.18 mg锌,16 mg钙,0.2 mg铁,27 mg磷。本品葡萄糖和钙的含量较其他水果高。枳椇子含有黑麦草碱、枳椇苷及苹果酸钾等。枳椇子含有黄酮类活性成分山柰酚、洋芹素、杨梅黄素、槲皮素、氢杨梅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可以加快乙醇代谢,降低乙醇含量,提高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水平[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6):418]。本品有明显促进尿液排泄,加速肠道蠕动的作用,可通利二便。枳椇皂苷有降压的功效。枳椇子可加快乙醇的代谢,提高血中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降低乙醇所致的ALT、AST、MDA升高等,从而起到有效的降醇解酒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1095-1096][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08]。有研究亦显示枳椇子可以减轻酒精引起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增生,早期干预可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4):220]。可见,枳椇子有显著的解酒、保肝、抗肝纤维化等作用。此外,枳椇子所含大量的钙和枳椇皂苷,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痉挛。
【解酒方选】
1.水煎枳椇子解酒法:枳椇子9~12 g,水煎顿服。治酒醉呕吐。
2.枳椇子菊花解酒法:枳椇子15 g,菊花10 g,水煎服。
3.枳椇橘皮竹茹汤解酒法:枳椇子30~60 g,柑子皮、竹茹各15 g。加水煎汤,徐徐饮用。
4.枳椇蔗梨浆解酒法:枳椇子50 g,梨子100 g,甘蔗250 g。分别绞取汁液后,混匀。时时饮用,或每次服半杯。
5.枳椇葛苓汤解酒法:枳椇子、葛花、猪苓各15 g。将上药洗净,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20 min,取汁饮服。此方具有清热养阴的功效,适用于急性酒精损伤。每日1剂。
6.山栀枳椇汤解酒法:山栀30 g,枳椇子、泽泻、柴胡、黄芩、栀子、鸡内金、白芍各15 g,砂仁、神曲、郁金各10 g,甘草5 g。将上药洗净,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20分钟,取汁饮服。此方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酒精性脂肪肝。每日1剂,疗程一个月。
7.枳椇子粥解酒法:枳椇子10 g,大米100 g。将枳椇子择净,浸泡5~10 min,煎水取汁,再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此方有除烦渴,解酒毒之功效。常用于酒醉烦渴,心胸烦闷,恶心呕吐等。应酬频多,经常饮酒者,可常服枳椇子粥,益处颇多。饮酒过量者,可空腹顿食以解酒醉。每日1剂,连服5~7天。
8.枳椇猪肺汤解酒法:鲜枳椇子120 g,猪心、猪肺各1具,红糖30 g。将枳椇子洗净。把猪心和猪肺洗净后,切块,然后把上三物与红糖一起放入罐中,加1000ml清水,文火慢炖60 min,调入少许盐和味精,即可食用。本方具有解渴除烦之功效,可作为酒痨吐血患者的饮食治疗。
9.枳椇子丸解酒法:枳椇子二两,麝香一钱。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吞下。治饮酒多发积,为酷热蒸熏,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专嗜冷物寒浆。(《世医得效方》)
10.枳椇子甘蔗解酒法:拐枣(枳椇子)四两,红甘蔗一根。炖猪心肺服。治酒色过度,成劳吐血。(《重庆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