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豆

绿 豆

【概述】绿豆为豆科草本植物绿豆的成熟种子,绿豆又叫青小豆,古名菉豆、植豆,具有粮食、蔬菜、绿肥和医药等用途。味甘,性凉。入心、肝、胃经。具有清暑益气、止渴利尿、解毒、解酒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痰热哮喘,头痛目赤,疮毒痈肿,醉酒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及醉酒。常用量:15~50 g,大剂量可用200 g,煎服。

【文献辑萃】《开宝本草》曰:“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曰:“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并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日用本草》言:“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本草求真》记载:“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无不用此奏效。”《本草汇言》曰:“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本草经疏》记载:“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烟碱酸、叶酸,矿物质钙、磷、铁等。绿豆蛋白质的含量几乎是粳米的3倍,所含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其富含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无机盐都比粳米多。绿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酸有增进食欲的作用,有效治疗醉酒后食欲不振。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绿豆水浸磨成的生绿豆浆蛋白含量颇高,内服可保护胃肠黏膜,缓解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这也是在饮酒之前先服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易醉的道理。此外,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故生活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可先服用绿豆汤以解毒。盛夏酷暑,人们喝些绿豆粥,甘凉可口,防暑消热。绿豆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等药理作用。因此,绿豆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食谷”之美称。

【解酒方选】

1.绿豆汤解酒法:取绿豆50 g,甘草10 g,加适量红糖煎服,或单用绿豆煎汤服,具有解酒功效。(《大众医学》2001年第3期)

2.蜂蜜绿豆汤解酒法:绿豆100 g淘尽,加水煮烂,再调蜂蜜(或盐),取汤冷后食用,用于解毒清热,解酒。

3.赤小豆绿豆汤解酒法:赤小豆、绿豆、车前子各30 g,车前子布包,与二豆同煮,加清水煮至二豆熟后,去药包,食豆饮汤。可解酒毒,清暑利尿。

4.绿豆甘草汤解酒法: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 g,加甘草15 g,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

5.绿豆豆浆解酒法: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6.葛花绿豆汤解酒法:绿豆、黑豆、黄豆、青豆、赤小豆各250 g,干葛500 g,甘草500 g,贯众500 g。专能解酒毒,止烦渴,能发小儿豆疮不出,并治糖尿病疮疡。

7.绿豆花解酒法:绿豆花10 g(鲜品30 g),水煎服。绿豆花也有较好的解酒醒醉作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