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盐
【概述】食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别名盐、咸鹾、盐巴。性寒味咸。归胃、肾、大小肠经。功用清火凉血,滋肾坚齿,涌吐痰积,解毒,常用于调味,可用于火热所致咽喉肿痛,痰积胸中及食停上脘,心腹胀痛,齿龈出血等。内服:小于10 g每日,沸水溶化服;催吐用10~20 g,宜炒黄用。
【文献辑萃】《本草纲目》曰:“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本经》曰:“大盐,令人吐”。《本草拾遗》曰:“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纳脐中”。《日华子本草》言:“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火灼疮,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疗疝气”。《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凤,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名医别录》曰:“主下部匿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癣,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满”。《医林纂要》言:“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去瘀。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
【现代研究】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因来源、制法等的不同,夹杂物质的质与量,都有所差异。普通常见的杂质,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本草纲目》言:“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盐是构成胃液的基本成分,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而分解蛋白质;亦能直接使蛋白质变性而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盐是人体钠、氯的主要来源,它能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保持神经、骨骼肌的兴奋性。
【解酒方选】
1.食盐解酒法:服食盐3 g,饮酒不醉,后饮必倍。
2.盐水解酒法: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使用注意】水肿忌服。《素问》曰:“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别录》曰:“多食伤肺喜咳”。《蜀本草》曰:“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本草衍义》言:“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本草经疏》记载:“消渴,法所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