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 子
【概述】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又分姜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以及解毒,解酒的功效。因其可以“通泻三焦火热”,故为治气分实热以及心肺等脏腑热证的要药,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火毒疮疡等症。常用量:5~10 g,煎服。外用可取生品研末调服。
【文献辑萃】《神农本草经》言:“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本草正》记载:“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药性论》曰:“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名明目。”
【现代研究】栀子含有山栀子苷、异栀子苷、栀子酮苷、去羟栀子苷等,还富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黄酮类栀子素。栀子的醇萃取物有镇静,降压的作用,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可以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因此,对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有预防的作用。此外,取栀子水浸泡还可抑制多种皮肤真菌。
【解酒方选】
1.栀子豉汤解酒法:栀子10 g,淡豆豉5 g。二药择净后,放入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5~10 min,煎服。此方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醒酒解酒及热郁胸膈所致躁扰不宁、心烦不安等。每日1剂。
2.栀子花茶解酒法:栀子花1朵,茶叶5 g。二者择净后,放入杯中,倒入适量沸水,浸泡10~20 min后饮服。此方可清热平肝,常用于肝火上炎,头晕目眩,目赤肿痛,暑热心烦,小便短赤等,亦可用于解酒醒酒。每日1剂。
3.栀子仁粥解酒法:栀子仁3 g,大米50 g,适量白糖。将栀子仁择净后,研末。大米淘净后,加清水熬粥,待快熟时调入栀子仁和白糖,煮至粥熟即可。此方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肺热咯血,疔疮痈毒,尿路感染,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胆囊炎等。每日1剂,连服3~5 d。不宜久服,以免苦寒伤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
4.栀子柏皮汤解酒法:栀子柏皮汤加茵陈30 g,葛根30 g,大黄12 g,瞿麦18 g,治疗酒疸。[《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3月12日第15版]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方》卷一方):黄连三两(9 g),黄芩、黄柏各二两(6 g),栀子十四枚,擘(9 g)。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二次服。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黄连解毒汤对醉酒产生的自主神经兴奋状态如血压升高等有较好疗效,对酒精性急性胃炎有胃黏膜保护作用,对糜烂性出血有止血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