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豆
【概述】大豆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种子,古称菽,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其中黑豆又称黑皮青豆、乌豆、泥豆、马料豆。大豆甘平,无毒,归脾、胃、肾、大肠经,具有宽中导滞,健脾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其中黄豆偏于健脾益气,黑豆长于祛风解毒,可用于疳积泻痢,腹胀羸瘦,疮痈肿毒,药物(乌头、巴豆等热药)、食物中毒等。常用量:黄豆30~90 g,黑豆3~30 g,煎汤食豆。
【文献辑萃】《神农本草经》曰:“生研,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本草纲目》曰:“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煮汁,解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及蛊毒。入药,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牛胆贮之,止消渴。”《名医别录》记载:“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除痹去肿,止腹胀消谷。”《日华子本草》言:“调中下气,通关脉,制金石药毒。”《本草汇言》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现代研究】大豆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大豆富含赖氨酸,正好补充谷类赖氨酸的不足,谷豆混食,可使蛋白质互补。大豆中含的钙、磷对预防小儿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有宜。大豆中所含的铁,量多且易吸收,对生长发育的小儿及缺铁性贫血病人很有益处。在解酒方面的研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豆所含大豆多肽可以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结构改变,降低受损肝组织中的三酰甘油含量,减轻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695-1698];大豆卵磷脂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中华医学与健康:实验研究》2006(9):37-39];而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乙醇分解,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加速乙醇的排泄并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毒物的损害[《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62-64]。大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经加工后制成的多种豆制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病人的有益食物;大豆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脂肪在肝内过多存积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异黄酮还能抑制一种刺激肿瘤生长的酶,阻止肿瘤的生长,防治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
【解酒方选】
1.黑豆汁解酒法:黑豆200 g,煮汁服,得吐即愈。(《太平广记》)
2.五豆汤解酒法:黄豆、黑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5份,干葛1份,甘草1份,贯众0.5份。腊月八日用大锅熬至豆熟,滤出豆汁放冷,以瓷器盛之,苦叶纸重封,春夏月开用,酒后喝,随意饮。小儿豆疹不出,亦可饮。(《普济方》)
3.甘草黑豆汁解酒法:甘草10~15 g,黑豆30 g。加水煎煮,取汁不拘时服。专解饮馔中毒,对中砒毒也有一定疗效。《本草蒙筌》曰:服用此药汁后,可以“恣饮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