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
【概述】西红柿,为茄科植物番茄的果实,又称为番茄、六月柿、洋柿子、喜报三元、番柿、小金瓜。是菜中佳味,果中美品,被誉为营养菜中果。性微寒,味酸、甘,归脾、胃、肺、肝经。有益气生津,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热病烦渴、口渴、食欲不振,肝阴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阴虚血热,鼻衄、牙龈出血等。常用量:100~250g,煎汤,或生食。
【文献辑萃】《陆川本草》曰:“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中医食疗学》言:“甘酸生津,性寒清热,功能清热而止渴。”《食物中药与便方》记载:“清热解毒,凉血平肝。”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西红柿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等。西红柿约含有94%的水分,可用来消暑解渴,缓解酒后烦渴,番茄的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可以促进乙醇的分解吸收,同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加速酒精代谢,减少对人体伤害,含有的苹果酸、枸橼酸和糖类,有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可以治疗酒后食欲不振。维生素C 还是控制和提高机体抗癌能力的决定因素,由于有机酸的保护,维生素C 不易被破坏,人体的利用率高。番茄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原,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对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有良好功效。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其抗氧化作用明显,具有抗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防癌抗癌的药理作用。但是,番茄红素必须在加热或有油脂的情况下才能被人体吸收,若想提高人体对番茄红素的利用率,最好是在加热的情况下食用,因为加热可以破坏番茄的细胞壁。番茄红素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症。番茄中还含有番茄碱,其化学结构与甾醇相似,毒性较小,但其抗炎作用在多方面却与非甾醇类抗炎药相似,在动物实验中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目前有报道指出,番茄碱中常混有另一种与其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其抗组织胺作用比番茄碱强大。番茄碱有抗真菌作用,而对细菌之效力很差。另外番茄碱对假性胆碱酯酶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但对真性胆碱酯酶的作用很小。番茄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烟酸,以及矿物质钙、铁等,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解酒方选】
1.番茄汁解酒法:西红柿2个,洗净去皮榨汁,适用于酒后及糖尿病消渴。兑凉开水或淡盐水饮服,效果更好,因为盐本身就有镇静的效果,而且又能激发出番茄中的酸度,使得解酒的效果更好。
2.糖醋西红柿解酒法:西红柿4个,去皮切块,加白糖、食醋拌匀即可。功效为清热生津,适用于酒醉后呕吐、胃脘不适等。
3.番茄入粥解酒法:大米100 g,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番茄汁,再煮一二沸,每日1剂。功效为生津止渴。
【使用注意】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时不宜食用西红柿,因为西红柿含维生素K 较多,而维生素K 可助凝血;空腹时不宜食用,因为西红柿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可与胃酸发生反应,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不适症状;不宜食用未成熟的西红柿;服用新斯的明或加兰他敏时禁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