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 子

柿 子

【概述】柿子,来源于柿科植物柿的果实。品种多样,果实扁圆,颜色从浅橘黄色到深橘红色不等,大小从2 cm 到10 cm,重量从100 g到350 g。原产地在中国。别名半果、米果、猴果、猴枣、镇头迦、朱果、红柿、香柿、毛柿、懒柿子等。柿子果性寒,味甘、涩,归心、肺、大肠经;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柿子能生津,清热止血,健脾涩肠,解酒降压,可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烦渴,便秘,便血,酒醉等;柿蒂可降逆止呕。胸满呃逆、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适合食用,常用量:中等大小1个(约100 g)。

【文献辑萃】《名医别录》曰:“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随息居饮食谱》曰:“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日华子本草》言:“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本草经疏》记载:“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柿子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据现代科学测定,其糖类和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出1~2倍,每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够增强肝功能,起到护肝的作用。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其中单宁和酶可以分解酒精,大量糖和钾,以及大量的水分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帮助机体排泄酒精。有机酸和鞣质可以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达到醒酒解醉的目的。此外,柿子酸性收敛,而有涩肠止血之功,可用于治疗血痢和痔疮出血。柿子富含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能有效润肠通便,对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柿子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抗甲状腺肿大。柿子含有黄酮苷,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并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解酒方选】

1.酿柿子解酒法:用一些菠萝和柿子切碎,拌上核桃仁、葡萄干、蜜枣,加上白糖或蜂蜜,制成酿柿子。除了醒酒,还能起到润肺止咳、补气、养血、生津的功效。

2.柿子汤解酒法:即红柿子5~6个切成条块,加鸡蛋1个,加食盐、味素、油等调料,熬汁,用于酒后饮服,解酒开胃、止口渴。(《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3.柿子汁解酒法:用红柿子熬汁拌白糖,饮服,功效:醒酒、除烦。可用于酒后口渴口干、烦躁。(《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4.柿饼粥解酒法:柿饼3枚去蒂切小块,大米100 g,同煮粥,用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可醒酒解酒,健脾开胃,用于酒后食欲不振。

【使用注意】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因柿子含有的鞣酸及果胶,空腹情况下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易患胃柿石症;柿子含有单宁,容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柿子和螃蟹、鱼、虾同属寒性食物,因而不宜同吃,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容易凝固成块,形成胃柿石;柿子含糖量较高,故糖尿病病人不宜食用。柿子不宜与红薯、菠菜同食。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均不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