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梨来源于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实,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在世界果品市场上,梨和苹果、橙被人们称为“三大果霸”。别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雪梨、鸭梨、甘棠等。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生津润燥、解酒的作用,用于肺燥咳嗽,热病烦躁,津少口干,饮酒过多,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用法内服:煎汤,15~30 g;生食,1~2个;或捣汁;或蒸服;或熬膏。

【文献辑萃】《本草纲目》曰:“润肺清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经疏》曰“膏粱之家,厚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数食梨,可变危为安,功难尽述”。《重庆堂随笔》言:“梨,不论形色,总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而味纯甘者为佳。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药为患者,啖之立解。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本经别录》记载:“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本草衍义》曰:“梨,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

【现代研究】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梨中含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能够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具有降血压的功效,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梨性凉,能清热镇静,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患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经常吃些梨有益。梨有大量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容易被吸收,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肝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乙醇在肝内转化代谢,且梨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促进酒精的排泄,有效控制酒后发热,还可用于高热病人补充水分和营养。此外,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煮熟的梨有助于肾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此外,梨还能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解酒方选】

1.天生甘露饮解酒法:洗净去皮后食下,或将鸭梨绞为梨汁,或浸入凉开水中10 min,吃梨饮水,用于饮酒过量及酒后烦渴。(《本草衍义》)

2.雪梨芦根汤解酒法:取雪梨4 个,芦根10 g,知母15 g,水煎后饮汁,可解酒生津,用于酒后烦渴。(《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3.醋炙雪梨解酒法:梨5~10 个,放米醋中浸渍1 周后,酒醉时食用,每次1~2个,可醒酒解毒、生津止渴。(《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4.蜜饯雪梨解酒法:雪梨或鸭梨500 g,去皮核切片,适量水煮至七成熟,加入蜂蜜100~200 g,再用小火煮至熟透,收汁装入瓶食用。有生津,润燥,清热,解酒,止渴等作用。(《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5.五汁饮解酒法:取梨汁、荸荠汁、芦苇根汁、麦冬汁、鲜藕汁各等份和匀,凉服或温服。此为“五汁饮”。用于各种热病及酒后烦渴。(《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6.雪梨姜汁解酒法:雪梨3个,生姜汁5 g,白糖75 g,山楂15 g,共煮5 min后,食用。用治酒后心胸烦热、胃热反呕。(《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7.雪梨藕节汁解酒法:秋梨洗净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榨汁,不拘量,频饮代茶,用于酒后口干口渴。(《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8.粳米梨丁粥解酒法:梨8个,粳米100 g,冰糖60 g。将梨洗净,去皮、核,切成黄豆大小丁块,同粳米、冰糖共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此法具有除酒烦、润肺生津,化痰止咳等功效。(《果蔬解酒经·果品篇》)

【使用注意】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最好煮熟吃,可避免湿寒症状加重。梨含有大量果酸,胃酸多者,不可多食;且不宜与碱性药物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