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构建家校政社教育模式
教育要靠家庭、学校、党政、社会四位一体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已经形成社会共识。我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省制度化家校合作研究与实践推进”实施以来,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积极参与下,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成果。2017年及时总结了家校合作工作阶段性成果,推进了制度化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在全省深入推广试点经验,营造家庭、学校、党政、社会广泛参与的立体育人格局。2017年5月,江西省家校合作试点单位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家校合作总项目组组长、省教科所所长吴重涵带领下,组团70人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江苏昆山召开的“2017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会议以“共赢:家校合作的组织建设”为主题。在大会主场,吴重涵所长作了学术报告《作为跨界行动的家校合作:性质、功能与运作》,指出家校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跨界行动,应然地体现为成员多边、决策外显、功能全面和融合运作的特征,但实现却与应然相悖,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立场的差异,学校与家长权力的非对称。提升家校合作的实践需要从成员构成多元化、合作组织显性化、运作模式融合化、跨界行动制度化等方面努力。时任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永丰县恩江小学副校长陈永保在大会上分别作了《人民教育大家办:县域教育综合探索和思考》《家长“点菜”,学校“买单”》典型发言。江西团队还分别在5个分会场作主题报告,试点单位提交的22篇论文和案例入选《共赢:家校合作的组织建设》。这些发言和报告系统介绍了江西省推进制度化家校合作的经验和成效,从整体上呈现了家校合作的“江西模式”。同年11月,全省家校合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弋阳县召开,会议强调,各级行政部门应重视家校合作工作,组织好家校活动的开展,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对校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教育,特别是注重师德教育;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建立体大教育格局。为了进一步推动家校政社全面合作,2017年底,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西省制度化家校合作示范县(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拟定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广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实践框架。
《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加强家校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政策,如《关于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落实家长主体责任,发挥教育部门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完善协同关爱机制。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实现高中、初中和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家长委员会全覆盖,村小家长委员会覆盖率也已有80%以上。由校方、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村)三方共同组成的家校合作协调机构目前共有1453个,有效加强了家校社政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的“万师访万家”活动,截至2017年12月,全省有书面记录的共有23.7万余名教师家访了428.6万余户家庭,征集家长意见288万余条,家长满意度反馈90分以上。依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设立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省总校,在11个设区市设立分校、各县设函授站、中小学幼儿园设教学点,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家长教育培训网络。各地教育部门依托学校开办家长学校2996所,切实加强了家庭教育指导。编写《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帮助家长、监护人解决好常见的留守儿童问题。江西教育电视台专门开设《家风家校》栏目,围绕“立德树人”,弘扬“树良好家风,促家校共建”理念。省教科所牵头开展“制度化家校合作改革试点”,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抚州市启动“校家同创”德育工程,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开展“礼廉文化进校园”“千名教师访万家”“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家长·孩子书信交流”等活动,形成了东乡三中“校中建家”、金溪二中“党爸党妈”、南城实验中学“压岁言”等一批在省内有影响的德育工作模式。“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先后获得“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其经验在《中国德育》、《精神文明报》、人民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在2017年《中国教育报》评选的两届全国家庭教育60个优秀案例中,江西有9个案例上榜,其中3个案例进入前十佳案例。尤其是弋阳县的家校合作在全国影响大,实验多项科研成果也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入选第一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十佳论文;同时,多次在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和全国性会议上发布成果报告,并以江西的数据为基础,出版了一套在全国有影响的“家校合作”丛书。
省委组织部与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实现了督导评价重心从以教育部门为主向以党委政府为主的转变,由只考核政府班子向既考核政府又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转变,由只督责向既督责又问责转变。实施县级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的教育事业发展环境,落实了“共享发展、民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凸显了“激励有为、整肃不为”的教育履职导向。督导评价机制的建立,有效发挥了教育督导和干部履职考核双重“指挥棒”作用,有效督促和激励了全省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增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推进区域内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江西省创新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机制》案例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2017年各校向改革要动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教育综合改革多领域深层次取得突破,赢得社会充分肯定。在2017年10月9日国家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电视电话会上,我省面向全国31个省市2000多个县作交流发言,反响良好,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省委深改组简报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