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普高特色教育创新路
表1.1.4 江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表
续表:
数据均来自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发的《江西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快报》。
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
2017年,我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89.50%,比2016年的88.50%提高了1百分点。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数为841所,比2016年的863所减少了22所。其中普通高中为475所,比2016年的469所增加了6所;中职学校366所,比2016年的394所减少了28所。我省高中阶段学生数为1311320人,比2016年的1304547人增加了677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数为966977人,比2016年的942855人增加了24122人,普通高中学生数占高中段学生总数的73.74%,比2016年的72.27%提高了1.47百分点;中职学校学生数为344343人,比2016年的361692人减少了17349人,中职学校学生数占高中段学生总数的26.26%,比2016年的27.73%降低了1.47百分点。从近四年的数据对比中得知: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在高中阶段读书的人数与比例都有所增加。但要注意,普通高中的学校数、学生数逐年在增加,而中职学校的学校数、学生数及学生数所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中职教育规模不足成了我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
2.高中阶段教育德育工作不断深入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工作制度等,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党政、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优美育人环境;建设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婺源县紫阳中学精心营造德育育人氛围,注重行为养成教育、目标理想教育和意志磨炼教育,科学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九江一中形成“三位一体、三养一体、三观一体”的德育特色;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设立了“胡乐平扶贫助学金”,用于支持家庭特别困难学生;会昌中学以“三育人(劳动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活动为统领,构建独具本校特色的“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实践型德育模式。
3.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高中发展,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2017年,我省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1201万平方米,比2016年、2015年的1177万平方米、1151万平方米分别增加了24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中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872万平方米,占72.61%;中职学校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329万平方米,占27.39%。教育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392515万元,比2016年、2015年的352862万元、340726万元分别增加了39653万元、51786万元。其中,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239229万元,占60.95%;中职学校153286万元,占39.05%。拥有图书4381万册,比2016年、2015年的4103万册、3848万册分别增加了278万册、533万册。其中,普通高中拥有图书3570万册,占81.49%;中职学校拥有图书811万册,占18.51%。不少高中学校建设了新校园。宁都中学占地46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总投资10亿元;大余中学占地11.733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投资3.8亿元;豫章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占地8万平方米,形成一江两区办学新格局;九江一中、任弼时中学(永新中学)都建设了新校区。会昌县、上高县、信丰县、全南县、东乡区、临川区等地党委政府都对高中学校实施校园改造建设工程,从人、财、物等方面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优化学校环境,推进学校的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校园内部区域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区分明确;微机房、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综合教室、录播室、运动场等功能性设施齐全;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图书大楼、智慧校园建设等趋于标准化,较好地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赣州四中建钢琴房、古筝房、舞蹈房等,促进学校建设一流艺术教育;临川区对临川三中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超过1.4亿元,全校配置“班班通”一体机、教师手提电脑、学生用机等,并配足器材、仪器设备、图书藏书、功能教室等满足教学需要;宜春一中投入资金4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特色办学设施,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濂溪一中招标引进专业宿舍管理公司,对宿舍进行改造升级,使宿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风景。
4.特色办学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
全省普通高中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全省普通高中发展新格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精选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2017年9月,省教育厅《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100所(第一批44所、第二批56所)普通高中开展特色办学试验,力争到2020年,全省在科技、艺术、体育、外语、德育、普职融合、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30所左右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同时各设区市建设形成若干所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全省普通高中发展新格局。樟树中学“极队”“森队”获得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二名。南昌市借用省内外教育专家集体智慧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2017年底,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牵头的南昌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专家指导组集聚省内外教育专家,走进南昌市12所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诊断和指导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宜春一中创新课程管理,建立“6+1”课程体系。上饶高中教育体现“创新发展”。会昌中学积极推行课改,打造以生本教育为特色的高效课堂。濂溪一中坚持“文化高考为主导,特长高考为补充”的办学理念,引进社会机构合作开办特长培养班。上高中学以“做强美术、做大舞蹈、做实体育”为亮点,组织的各项艺体活动独具特色,学校毽球队走出国门,荣获首届“海达杯”亚洲毽球比赛团体第三名。豫章中学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选课制、走班制,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江西师大附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5.普通高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2017年,我省普通高中专职教师共有55727人,比2016年的54829人增加了898人,比2015年的53156人增加了257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4653人,占比8.35%。各地认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树立良好教师形象。通过公开招聘充实高中教师队伍,解决高中教师职称评聘问题;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许多高中学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努力培养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并为参加学历或学位教育的教师给予经费保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育科研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东乡区委区政府为东乡实验中学选拔选调优秀教师,一次性解决47位评而未聘高级职称教师的聘任问题,设立“杰出育苗奖”,鼓励先进教师。宁都中学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外派教师到上海等各地名校交流学习。信丰二中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实施教师培养工程,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着力打造争先创优的教师队伍。
6.高中阶段教育公平改革稳中有进
2017年,全省各级政府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公平。首先,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完善我省中考招生制度,通过采取考试、均衡生、综合评价等模式择优录取。第二,完善高中学校教育监管体系,包括教育监管体系从公益助学机构备案、巡查等方面加强对公益助学机构的监督,使其更加有力发挥公益性,帮助更多弱势群体;加大对贫困与弱势学生进行登记备案力度,完善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制度;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失衡现象监管机制;高中学校内部自行建立监管体系。第三,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对办学条件落后的高中阶段学校的扶持,取消重点高中学校政策,扩大对贫困生的资助范围与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第四,建立高中教育公平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与家长评价体系,保障教育公平。
“新高考”引发高中教育深度变革,全面推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高中阶段选课制、走班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进入深度探索,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正在走向现实,学生全面发展获得更多制度支持。探索如何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增加选择等,增强普通高中课程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如上饶市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开展普通高中区域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借助区域外的优势资源,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在弋阳县开工建设。新余市教育局深化应对高考制度改革,指导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普通高中开展“走班选课”试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全部采取微机考试,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江市积极推进新高考准备工作等。
各地高中阶段学校注重抓好校本课程建设,服务学校特色发展,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省教研室积极推进培育国家教学成果奖工作,创新教研模式,完善教研员定点联系制度,建立“教研员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送研到校”活动。面对“杰出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成效”两大难题,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追求个性化教育,探索课程的私人定制,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优势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