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五)基础教育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学生学习激情不足,习惯养成不够到位。对于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激情,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与学习、生活诸多良好习惯,教会他们必要的学习方法与生活常识,让他们学会总结,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实践能力,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但现在往往是学生每天在“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中疲于应付,被动学习、被动考试,很难发挥出最大学习潜能。

二是家长教育思想不正,家长知识严重缺乏。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道德品质培养与习惯养成上往往超过任何教师的作用。中国许多行业都有岗前培养与岗后培训,唯有对父母这种特殊职业无限宽容,既没有岗前培养,也没有岗后培训。甚至不少家长错误认为:家长就是对孩子相关费用负责,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调研发现,有不少校长、教师,还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直接说,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教育问题,家长不但没有与学校形成合力,反而成了阻力,甚至导致了“5-2=0”的现象(在学校接受的5天教育,被在家的2天负能量彻底摧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迫在眉睫。

三是教师地位有待提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近几年对教师招考遇冷的问题时有报道,除了安徽和广西,江西也出现了报考人数不足的窘迫,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差、生活堪忧、工作辛苦、地位偏低,毋庸讳言,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再看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应试大格局离开升学率“硬指标”很难确定绩效,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而是错误教育思想所致。对学校的评价看的是升学率,自古只闻“名师出高徒”,如今却是“高徒出名师”。只要学生升学率高,教师就成了“名师”“专家”,生源好学校的“名师”是靠几个“高徒”而抬起身价的,甚至有的教师向学生暗示作弊经验,最后便陶醉于编写试题和辅导资料,为教辅图书出版和经销行业的黑幕交易、校内外联合的诸多培训机构推波助澜。而本来很有思想的优秀教师,因为“升学率”束缚了手脚,被成绩排队吓得如履薄冰,最终导致无法坚守正确的教育思想,无法发挥自身特长与风格,一天到晚在煎熬中做着令自己痛苦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最终失去自我,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感到空前的无助和茫然。

四是校长的教育思想、行政领导能力有待加强。校长应该是学校教育思想的精神领袖,是行政领导上的高手。但实际情况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择手段展开激烈竞争、无序竞争,导致生源大战和择校大战。特别是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师生竞争,导致了不少教育怪象,甚至出现掏高价买学生为自己学校撑面子的现象。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规范也导致了校长们的无奈。完善依法治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五是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有待完善。虽然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在相关政策上也都给予了诸多倾斜与关爱,但在对学校的具体评价上,也不时地可以听到,不少领导依然是看“升学率”、看“比赛成果”,明确“不看过程看结果”。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更是看“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