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普惠幼儿园有待加速发展
表1.1.6 全国及相关省份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表
续表:
注:◆2017年湖南省幼儿园教师数包含园长与专任教师数。
1.幼儿园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
一是规划严重滞后。在城区开发建设中,对幼儿园规划建设重视不够,有些未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学前教育规划滞后;没有按人口分布及增长配套建设幼儿园,没有预留好充足的幼儿园建设用地;部分地区规划配套幼儿园没有与小区住房同步建设与交付使用,挪作他用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公办幼儿园选址极不合理,生源不愿意入园,示范引领作用难以发挥。
二是分布严重不均。有的地区未制定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随意变更。有的路段幼儿园扎堆,导致生源不足、资源浪费、恶性竞争;有的城区方圆1公里没有幼儿园,入园不方便现象依然严重。农村人口分布不均,有的村庄几所幼儿园,有的村庄周边几个村没有一所合格幼儿园,农村幼儿入园率普遍较低。小作坊幼儿园、无证幼儿园依然存在,随意性大且难于取缔。
2.幼儿园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一是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表1.1.1显示,我省“民办幼儿园多、公办幼儿园少”状况在短期内难于改变。近年来,虽然公办幼儿园建设增速,2017年公办幼儿园有4370所,比2016年的3265所增加了1105所,但也仅占幼儿园总数的29.2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为454960人,占在园幼儿数的28.27%,皆不到1/3。公办幼儿园数量与民办幼儿园数量相比悬殊较大。在公办幼儿园中,小学附属幼儿园占比较大,这些附属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办园,规模小、园舍设施难达标、专业教师不足、保教质量不尽如人意,独立达标公办幼儿园比例较低。表1.1.6显示,我省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在表中是最低的,2016年平均在园幼儿数为113人,2017年为107.64人,比全国在园幼儿数平均值的180.40人少72.76人,这说明起点低、规模小、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我省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城区园与农村园发展不均衡。随着城镇化加快和产业聚集,随迁子女激增,致使城区园多、农村园少,城区民办幼儿园多、公办幼儿园少,导致竞争激烈,城区办园设施与师资总体较好,但收费较高园和普惠园满足不了不同群体的入园需求。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生源不足,收费偏低,导致农村园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师资薄弱、保教水平低,无证的家庭作坊式办园依然存在。
三是优质园与薄弱园发展不均衡。表现为薄弱园多、优质园少。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入好园难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各地加大了示范幼儿园创建,但受地理位置、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生源等客观条件限制,优质的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尤其是农村示范幼儿园严重缺乏,加剧了农村幼儿流向城区,不均衡现象突出。
3.幼儿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一是幼儿园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公办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全省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每班需配备2名教师,但县市区的公办幼儿园缺编严重,至于各乡镇的中心公办幼儿园,大部分只有园长一人是在编在岗的,有的甚至是小学教师编制,其他幼儿教师与保育人员都是临时聘任的。民办幼儿园教职工数量更是不足。为节省成本,民办幼儿园未按标准配备教师、保育员、保安、保健医生,过大的班额和过高的生师比造成教师劳动强度过大、保教质量没保障。
二是幼儿园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公办幼儿园教师素质相对强一点,民办幼儿园普遍较弱,学历层次、专业素质相差较大。2017年全省专职幼儿教师有81868人,比2016年的75438人增加了6430人。但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并不多,乡镇及以下幼儿园幼儿教师,特别是村级幼儿教师持证率更低,大多是小学富余教师转岗、专业不对口、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农村民办幼儿园有些教师既未获得幼师资格,也未接受岗前专业培养,岗后培训机会又少,幼儿教师素质令人担忧。
4.幼儿园管理与教研力量薄弱
一是幼儿园管理力量薄弱。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但起步较晚,工作面广,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管理人员少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绝大多数幼教干部身兼数职,以至于幼教工作难于做细做实,使一些非法园、违规园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幼儿园教研力量薄弱。学前教育教师管理不够规范,急需通过教研提高师资质量。但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力量薄弱,县级教研室基本没有专职教研员,市级教研室也很少专职教研员,与庞大的幼教师资队伍极不匹配。不少幼儿园教学教研放任自流,课程设置随心所欲,办园质量受到影响。
三是幼儿园“小学化”较严重。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是近年来常见现象,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农村园比较严重。但很多幼儿家长不懂,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之路是无数个马拉松赛跑,而不是50米、100米短跑。幼儿园“小学化”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造成孩子厌学心理,剥夺孩子的童年,刮起家长竞争之风;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破坏教育系统循序渐进原则,影响孩子全面发展。超前教育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危害。
5.普惠幼儿园比例严重偏低
2017年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两个目标: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3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30%。幼儿教育条件较好的南昌市也没有实现目标,2017年底幼儿园904所,在园幼儿数14377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的23.89%,在园幼儿数36742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25.56%;民办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的76.11%,在园幼儿数107031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74.44%;公办幼儿园、普惠民办幼儿园占比虽有较大增加,普惠幼儿园覆盖率(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总在园人数比)达到61.23%,但与教育部、省政府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差距还是较大。
一是公办幼儿园容量不足。表1.1.1显示,2017年全省公办幼儿园有4370所,占全省幼儿园总数14952所的29.23%,比2016年的23.20%仅增加了6.03百分点;全省公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数为454960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数1609422人的28.27%,比2016年的27.69%仅增加了0.58百分点。部分乡镇公办幼儿园生源不足,乡镇公办幼儿园多为近几年新建,有的乡镇公办幼儿园位置较偏,接送不便导致“吃不饱”;有的师资不足,缺乏资金聘请教师,开班率低导致“吃不了”;有的乡镇公办幼儿园由小学管理,人事财务不独立,存在侵占幼儿园园舍与师资问题,导致“不想吃”。
二是小学附设园逐步萎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幼儿到了城镇,乡镇农村闲置场所无生源的问题突出。此外,因没有扶持政策、收费过低,影响小学举办附设幼儿园积极性,加上没有配备专职教师,完全由学校自聘,保教设施基本靠保教费,按目前每月120元的收费标准难以维持附设幼儿园正常运转,许多规模小的附设幼儿园的收入还不够支付教师工资,导致了附设园逐步萎缩。
三是申报普惠园热情不高。城区普惠园数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园舍租金提高,工资涨幅较大,办学成本增加,普惠园申报处于进退两难境地。有些普惠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聘教师、压缩人员、扩大班额。因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所以大部分幼儿园举办者办园目的比较注重经济效益。扶持政策吸引力不强,民办幼儿园申报普惠园的热情不高,基本上没有申报的积极性,很多民办幼儿园还在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