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体制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恨本原因
2025年10月13日
(二)应试教育体制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恨本原因
我国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不是幼儿园本身的问题,而是受整个教育系统应试化倾向的影响,幼儿教育只是基础教育应试压力的向前延伸而已。“在中国,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直至幼儿园。”幼儿园教育被视为教育竞争链上最关键的一点,即起跑线。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成为家长们不遗余力地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培训小学教育内容的幼儿园或学习机构的动力。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教育教学上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开发智力为名,搞所谓的“快速成才”“双语教育”“早期识字阅读”“珠心算”等活动,而这些全是额外收取费用。这种提前进行知识传授的做法往往和应试教育做法相符合。
幼儿教育脱离其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本质,而畸变成纯粹利益性地生存竞争工具。本该作为发展手段的教育,成了被家长和社会量化为幼儿后续生存优势的指标。环环相扣的生物链中,与幼儿园直接对接的小学,其教育目标以及对幼儿入学要求,成为各幼儿园竞相模仿的对象,幼儿教育更是被视为一切为了小学做准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筹码。为了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现在的幼儿园基本已经彻底变成了小学的提前班,能写多少个字,会背多少个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乘除数学题,成了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标志”;“幼儿园学小学,小学学中学,都是在提前,是做加法甚至是做乘法”。因此,幼儿园“小学化”说到底是应试教育在学前的延伸。
在应试教育的追捧下,虽然诸如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创造性等人格特征是现代社会十分注重的,但应试教育的分数评价作为知识掌握情况的鉴别工具,却很难对现代教育所强调的这些因素作出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