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与分析
实践早已证明,学科走班分层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率;选修、活动课走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自主选择机会。很多学校之所以不能开展走班教学,既有学生、教师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
1.管理者办学理念落后
走班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出现“乱”:学生离开原有的行政班级,分散到自己所选学习内容的班级中去,课后自修,回到行政班做作业,收发作业比较混乱,“一乱”;学生认识教师,教师不认识学生,以致谁缺了课也不知道,“二乱”;教师是临时的,班级是临时的,教学过程不再像行政班级上课一样规范、严谨,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等都变得困难,“三乱”;借用他人教室上课,教室卫生不能及时打扫,还可能出现乱翻他人东西、损坏教室财产等现象,“四乱”。因为有了这“四乱”,很多管理者包括部分教师都会漠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处,放弃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责任担当。加上走班教学还会增加设施设备的需求,这在目前办学经费普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更为管理者推行走班教学增加了阻力。所以对于大多数学校管理者而言,宁愿多加班加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也不愿对教学组织形式作出改变。
2.教师认知有误
在对分层走班教学会给教师带来哪些影响的调查中,高达88.9%的教师认为会增加工作量(见图2.4.1),却不能认识到分层走班教学后,学生的学科学业水平更趋于一致,学情相对更简单,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样有高达87.0%的教师认为会造成心理压力(见图2.4.2),实际上就是怕自己被安排担任低层次班级的教学而没有面子;如果放开来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尤其担心不能被学生选择的尴尬,却不能认识到这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直面学生的选择,也有利于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图2.4.1 教师认为走班制教学实施后工作量的变化
图2.4.2 教师认为走班制的开展是否会造成心理压力
3.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不强
任何教学形式的改变,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旨归。走班教学本来是对学生成长有极大帮助的,但实际上学生对此既不了解,更没有要求。作为高中生,仍然只是满足于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不思考如何让学校、教师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以使自己学得更好,更有效率;不思考如何让学校、教师在应考课程之外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调查显示,喜欢走班教学的学生不到40%。由于很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开展走班教学,所以这些所谓的喜欢,也可能多有水分。相关数据如下:
图2.4.3 学生对走班教学的态度
同时调查表明: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51.7%的学生在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77.8%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4.师资不足
部分学校之所以没有开展学科或校本课程走班教学,首先是因为师资问题,包括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数量不够,就必然加大教师已有的工作负担,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发、开设校本课程;质量不高,不仅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也会使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失去应有的意义。同时,新高考制度规定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这势必出现某些热门科目和一些冷门科目,进而导致热门科目的教师出现短缺,而那些冷门科目的教师则出现大量富余,造成师资的浪费。各科教师数量的不确定性也为学校规划师资规模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设施设备短缺
选课走班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如教室、教具、多媒体等都有硬性要求。这不仅要求学校扩充升级基础设施,特别是教室数量,而且在教室设计布局上还要符合选课走班学习“流动、共享、对话”的理念。然而现实中,多数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基础设施资源严重不足,没有足够数量的空余教室、音体美及实验电教设施等,不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要。设施设备的短缺,成了教育改革有效进行的沉重掣肘。
6.学校课程选择范围有限
过去的文理科分类高考,让有的学校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了自己的学科资源库。实施新高考,学校为了满足学生高考的选考要求,在高一高二阶段,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都应该开设接近高考水平的选修课,因为不开设这些选修课,学生和学校就可能会在高考中缺乏竞争力。但有些学校现存的课程资源明显不足,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了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课程模块,学生自由选择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
7.生涯规划教育缺位
新高考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对自我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最终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科优势、专业方向和人生追求。然而现阶段,由于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开设的不理想,其典型的表现是部分普通高中虽然存在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但其教学形式单一,生涯规划教育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所占比例不高。学校缺少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队伍,致使学生在选考时难免感到茫然与焦虑,造成学生功利、盲目或随意地选择科目,直接影响学生选课走班的适应力。
此外,还有办学环境、高中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财政、人社、编办等多个部门沟通合作等其他一些原因影响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