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校外培训存在问题的恨源

(二)江西省校外培训存在问题的恨源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在培育孩子过程中所形成的最普遍的教育观念;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孩子长身体、增知识的关键阶段,孩子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家长们“大方地、心甘情愿地”为子女的教育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此外,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分层现象的影响也不可小觑。自古以来,教育就是影响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社会,教育为仕途铺路,以期“学而优则仕”;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接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才更有可能实现向上流动。教育基本上成了人们进入更高社会阶层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家庭唯有选择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和占有更多、甚至是更具差别的教育资源,才能让子女在未来的社会征途中占据优势,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职业和奔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必然成为较低阶层家庭实现子女社会升迁和较高阶层家庭保持子女社会地位的共同选择,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家庭难免会出现校外教育“投资过热”。

2.当前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课业成绩,是什么驱使着学生必须通过额外的校外培训去提高课业成绩呢?虽然素质教育已在全国推行,但当前国家依然主要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各类人才的,学校亦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是学生通向更高学习阶段的主要手段。初中升高中是通过考试,高中升大学也是通过考试,小学升初中,虽然明文规定取消考试,但想进入重点中学,仍然需通过以摸底考试等形式进行的入学考试。于是考试分数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不懈追求。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在升学率上,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体现在升学率上,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亦体现在学习成绩上。面对这一层又一层的考试选拔竞争,为了让孩子能够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或仅为了实现顺利升学,家长不得不花高额的费用为孩子投资校外培训。

3.校外教育培训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的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起步较晚,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培训体制,校外教育培训从广义上讲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管理职责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另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营业执照颁发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核发企业性质的办学机构,民政部门负责核发民办学校性质的办学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发事业单位性质的办学机构。由这些办学审批机关和执照核发机关可以看到,一共有来自政府的六个部门在负责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这种多头管理现象,极易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对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一审了之,以致许多培训机构在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就进行招生培训,这种表面上的多头管理却相当于实际上无人管理。因各管理主体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没有统一规定行业标准,就使得进入培训市场的门槛无限放低,出现了参差不齐、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局面,有的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家庭在校外教育投资过程中的相关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4.学校教育不充分的问题

参加校外特长或兴趣培训的学生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兴趣或获取某项特长,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在求学或求职中的竞争力。然而,如此多的学生需要在校外通过支付高额的培训费进行这些特长项目或兴趣班的学习,折射的却是学校教育尚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智的教育培养为主,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语文、数学、英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其他的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有的学校一个星期只有一两节课,有的学校甚至形同虚设,被其他的课程所挤占。一方面,学校没有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或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学校由于诸如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也未对这些课程的教育加以重视。学校教育的缺失,将这部分责任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不得不为孩子投资更多的校外教育,于是造就了校外培训市场的繁荣。

此外,由于对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学生正常上课时间逐步缩短,以致课外时间越来越长。而这段时间内,很多家长会因为上班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孩子。这种矛盾促使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选择一些校外的辅导班或培训机构,这样既可以满足看管孩子的要求,又能让孩子学习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5.校外培训市场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上文统计了家长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的渠道,选择通过广告宣传了解的最多,而广告宣传又大多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容易上当受骗。这也说明了家庭对于准确了解和获知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信息的渠道并不畅通,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必然会增加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风险。此外,有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对消费者的需求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查,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家长或学生的校外培训要求不甚了解,再加上管理不善等状况,导致目前校外培训市场上的许多中小规模培训机构难以经营而相继倒闭,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校外教育供方与需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畅通现象,既损害了投资家庭的利益,也不利于校外教育投资市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