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宣传与培训指导
选课走班实行起来最难转变的是观念,如何让大家都接受走班制是关键。
这里涉及学生、家长、教师甚至社会,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层次改革,不仅教师陌生,而且学校管理者也陌生,社会、家长甚至闻所未闻。陌生往往导致抵触或折腾,所以务必加大教育宣传和与理论指导,形成一个富有思想、满怀激情、敢于尝试、脚踏实地的改革共同体,通过科学细化程序与环节,让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辩证地认知走班制。选课走班的实施,最需要的是认识:其一,走班制旨在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挖掘其自身的优势和巨大的潜能。其二,走班制并不是万能的,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需要走班制与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实施教学组织形式,切忌盲目跟风走班,陷入形式主义窠臼。其三,走班制的实施推广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一,要加大对社会特别是家长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走班教学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要求,让家长们理解、配合学校的选课走班教学。如南昌市2017年在“南昌教育信息网”中开设“南昌市普通高考综合改革”专栏,及时向社会发布和解读高考改革新政,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普通高考综合改革的宣传,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深度理解、广泛支持。
第二,要加大对学校管理者的培训。可通过组织学校管理者“走出去”,到全国高考第一批、第二批试点省市跟岗学习、考察调研高考改革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到学校作走班教学等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指导,分析高考改革推进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学校管理者把握教育形势和教育规律的能力与思想,让学校管理者做到因校制宜、早做谋划、提前动手,重点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研制和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以最佳的状态应对好新高考改革,避免“走班”走到最后走乱了课堂,走乱了教育。
第三,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教师观念不及时转换,专业能力不切实提升,走班教学最终只是徒有形式而已。教师既要尽快适应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又要学会指导学生科学选课和有效走班。
第四,要加大对学生的培训,突出人文关怀。从学生不同的情感状态出发,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给予正确引导和强化,避免两极分化现象和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生涯规划。
关于培训的重要性,教师自己也看得很清楚,相关调查数据如下:
图2.4.4 教师认为当前开展走班制需要做什么(多选)
而对学生进行选课的指导培训,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表明,学生选课的自觉程度并不高,“个人兴趣”看起来高达94.6%,但这是一道多选题。实际上,“教师能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课程难易”和“同学关系”的占比分别占到43.0%和35.4%,更说明了学生选课时的非理性因素不可忽视。
图2.4.5 影响学生选课的因素(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