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调研分析

二、江西省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调研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江西省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5月深入基层,走访了江西省九江市及其所辖的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和景德镇市所辖的浮梁县,南昌市的青山湖区和进贤县,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样本县(区)的校外培训机构的状况展开实地调研,了解校外培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无效问卷52份,有效问卷348份。

1.作答有效问卷人员性别分布

在此次校外培训机构调查问卷中,187份有效调查问卷来自男性,占有效调查问卷的53.7%,161份有效调查问卷来自女性,占有效调查问卷的46.3%。

2.作答有效问卷人员身份结构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学生158人,占有效调查问卷的45.4%;家长130人,占有效调查问卷的37.4%;教师60人,占有效调查问卷的17.2%。

3.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情况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238人参加过校外培训机构,占有效调查问卷的68.4%;110人未参加过校外培训机构,占有效调查问卷的31.6%。上述数据表明,这与目前全国大环境下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现实是吻合的。

4.作答有效问卷人员是否自愿参与培训情况

表2.6.1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是否自愿参与培训情况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223人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93.7%;15人非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6.3%。从分类来看,在学生群体中,120人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53.8%;11人非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73.4%。在家长眼中,80人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35.9%;2人非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13.3%。在教师家庭中,23人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10.3%;2人非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比13.3%。从表中我们能看出,自愿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绝大多数。有调查研究表明:当今中国,孩子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心,而教育支出远远高于衣着和玩具。教育消费成为少儿消费一道新的风景线,一些家长把视线转向校外教育,请家教,或让孩子进各种培训班。本次参与调研的人员与社会整体上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基本吻合。

5.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多选)

表2.6.2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多选)

续表: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两类:139人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是为了提高成绩,占比45.4%;99人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是为了弥补课堂学习不足,占比32.4%。《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指出,全国需坚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整顿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现象。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提高学习成绩和弥补课堂学习不足上,而真正以培养个人兴趣和学习课外技能为目的的学生占比不足20%。

6.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

表2.6.3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参与培训的内容非常明确而且集中,153人参与培训的内容为学校课程的巩固提高,占比61.4%;56人参与培训的内容为奥赛培训,占比22.5%;23人参与培训的内容为特长兴趣培训,占比9.2%;17人参与培训的内容为托管和其他,占比6.8%。从《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和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的突出行为,需要整改。在此次调查中,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也集中在学校课程的巩固提高和奥赛、特长兴趣的培训。

7.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方式

表2.6.4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方式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机构大班面授,148人,占比62.2%;上门一对一面授7人,占比2.9%;机构一对一面授41人,占比17.2%;机构大班远程培训7人,占比2.9%;到老师上课35人,占比14.7%。学生前往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大班面授,是目前中小学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方式。我国培训业发展较晚,起点较低,整个行业市场不成熟,而发展越快,产生的问题也越多,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培训机构规模小、实力弱、服务能力和培训能力不足。这种大班面授的培训方式,更使这些问题凸显。

8.作答有效问卷人员通过怎样的途径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机构

表2.6.5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途径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通过学校教师推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4人,占比1.7%;通过同学或同学家长介绍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36人,占比15.1%;自己主动联系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66人,占比27.7%;通过传单宣传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118人,占比49.6%;通过电视广播推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有14人,占比5.9%。由此可见,通过自己联系和传统的传单宣传是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反映了中小学学生对课外培训具有主动的需求,通过对传单途径的限制可以有效减少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接触面。

9.影响作答有效问卷人员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因素

表2.6.6 影响作答有效问卷人员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因素

影响作答有效问卷人员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因素中,128人选择教学质量因素,占比25.6%;103人考虑个人时间安排因素,占比20.5%;95人选择与家庭住址的距离远近因素,占比19.2%;80人选择教育机构品牌的知名度因素,占比16%;51人选择教学特色因素,占比10.1%;29人选择价格因素,占比5.9%;14人选择硬件设施,占比2.8%。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发现,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大家都忽略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未成年人在校外辅导机构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件,呈现出文体活动伤害高发、设施设备致害多、非正规机构管理混乱等特点。培训机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是导致此类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10.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

表2.6.7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周一至周五晚上参加校外培训16人,占比6.4%;周末参加校外培训155人,占比62.2%;寒暑假参加校外培训75人,占比30.1%;其他时间段参加培训3人,占比1.2%。由此可见,周末和寒暑假是中小学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主要时间段。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各地校内补课之风有所好转,但是校外培训机构又如雨后春笋爆发出来,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迫在眉睫。

11.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的每周时长

表2.6.8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参与校外培训的每周时长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每周培训时长0~2小时34人,占比14.2%;每周培训时长2~4小时138人,占比57.9%;每周培训时长4~6小时41人,占比17.4%;每周培训时长6小时以上25人,占比10.5%。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后负担仍然比较重。

12.作答有效问卷人员每月用于校外培训的费用估算

表2.6.9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每月用于校外培训的费用估算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每月培训费用200元以下3人,占比1.7%;每月培训费用200~500元38人,占比15.9%;每月培训费用500~700元39人,占比16.3%;每月培训费用700~1000元64人,占比26.8%;每月培训费用1000元以上94人,占比39.3%。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参加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31.6%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还有26.6%的家长“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孩子的课外辅导”。四部门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将收费项目、标准和方式向社会、学生及家长进行公示,未经公示不得收费,不得超出公示的项目和标准收费。

13.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对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要求或者倾向

表2.6.10 作答有效问卷人员对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要求或者倾向

作答有效问卷的人员中,对于希望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是大学生的有10人,占比4.1%;希望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是自己学校的老师的有4人,占比1.7%;希望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是专业的培训机构老师的有222人,占比92.9%;无所谓的有3人,占比1.3%。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专业性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私人的小作坊培训机构聘请的大部分都是毫无教学经验的在校大学生,而在国家禁止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通令下,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更为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