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升级行动

(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升级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资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当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整个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乡村人口密切相关。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乡村工作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及青年教师择偶困难等现实问题的影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瓶颈。

当前,我省已明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机制,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津贴补贴持平,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等举措,全面保障乡村教师待遇,激励了更多的教师扎根乡村、服务乡村。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仍有许多工作可做。

1.以激活本土人才为根本,健全乡村教师培养机制

在公费师范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生源地原则。鼓励艰苦边远地区与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乡定向就业”方式,以加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资源的开发。支持省内高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定制化培训,为乡村教育提供“个性化师资建设解决方案”。

2.研究制定符合乡村及艰苦边远地区实际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省乡村教育中,“劣质师资出不去,优质师资进不来”的现象依然严重,教师队伍呈现出缓慢的新陈代谢状态和相对凝滞的发展格局。为给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乡村教师队伍“造血自救”的能力,研究制定符合乡村及艰苦边远地区实际的教师人事管理政策显得尤为迫切。探索建立提前退休制度或在学校增设专门行政岗的制度,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当前部分地区和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编制不够的难题。适时考虑推进师范生的“包分配”制度,让师范生能够安心钻研专业知识,让教师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

3.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

众所周知,乡村教师的来源和稳定性受其整体社会地位的影响。经济待遇固然是影响和决定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但“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是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应大力提倡和弘扬优秀教师崇高的奉献精神,引导舆论和媒体关注乡村教师的隐忍和坚守,激励和表彰其作为文化传播者在乡村文化和经济复兴中的作用,引导村民及全社会关心、关注乡村教师的成长和生活

4.在不增加薪酬待遇的前提下,增加教师的“隐性福利”

为乡村教师全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将乡村教师的医疗纳入高级别统筹体系,增加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同时,增加乡村教师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组织在团结教师、消解压力中的作用,增强乡村教师的归属感和被支持感。

5.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帮助其获得基于乡村教育的专业发展

乡村教育有别于城市教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外部标志与城市教师也应有所区别。构建适合乡村教育的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为乡村教师指明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不仅可以让乡村教师有“干头”、有“想头”、有“奔头”,更可以使这些“干头、想头和奔头”基于乡村教育、扎根于乡村学校。

教育作为基础性事业,直接决定了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高度。可以说,没有教育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基于乡村教育的实际,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规模,努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奋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抓手,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推动力。

(朱晓颖,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培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蔡安,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江西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副主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