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育经费不足,投入压力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着支持,教育也不例外。教育要发展,经济的后盾必须坚实,教育经费必须充足,只有这样,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才能实现。通过调研几个样本县,可以发现,虽然整个江西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县级教育经费不足仍然是首要的问题,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投入的压力就很大。江西属于山区比较多的省份,这种地理区位特点造成县级及以下各学校网点比较分散,在全力建设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教育投入就显得压力较大,如果是人口数量较大的县,教育资金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如人口大县于都县,201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为7.96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14.82亿元;2017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为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17.36亿元,增长17.1%,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远远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8年全力推进的义务教育校建项目需投入资金达20多亿元,对于都县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教育资金不足问题,投入压力大。首先,表现在部分学校生均校园面积仍然未达到省定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建设面积在逐步扩大,随着人口布局的调整,相应的学校建设也需要跟上步伐,但部分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建设存在资金问题十分突出,学校建设债务是困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如会昌县第四小学位于月亮湾新区,新区各项建设尚未配套完工,学校在建设伊始就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在后续建设发展中的债务问题是其主要困扰。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学生容纳量,未来新区建设逐步完成以后,第四小学将面临更大的教育存量问题。另一方面,老城区学校原有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包括教育用地审、批、征等时间较长,这就成了制约各地中小学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有百年历史的会昌小学地处老城区内,没有标准运动场和跑道,学校为了让学生拥有基本的标准运动场地,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场地内筹划建设了双层的运动场,上层作为标准跑道,下层作为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场地。但是由于面积实在不足,只能建设195米的跑道,不足200米。其次,中小学生均经费标准需要调整,原先统一的小学每生600元、中学每生800元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贫困县、边远县需要有所倾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