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幼儿教师专业威信

(二)多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幼儿教师专业威信

1.政府扶持层面

政府部门可借鉴“导师制”的相关内容,以“师徒结对”的方式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即由政府牵头,将示范性幼儿园的经验丰富的熟手教师与新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师徒结对。教育部门成立导师库,优先民办幼儿园和乡镇幼儿园的教师选择导师,提高弱势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学习,如微信、相约座谈等,以此全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2.职前培养层面

幼儿教师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对幼儿园实践工作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实习部分。各大中专院校应完善在校学生实习制度,为学生选择优质幼儿园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学前教育能够有充分的认识。此外,各大中专院校应完善课程设置,增加专业理念模块的比重,突出学科与专业结构的综合性和课程的多元性,以专业基础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核心,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优秀师资。

3.幼儿园培训层面

幼儿园应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确立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通过开展园本研修和教育质量评价,既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改善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在园本研修过程中,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主要矛盾,了解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入手,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开学初期可进行诊断性评价,组织幼儿教师学习评价的标准;学期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调整教育环境;学期末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这种评价和研修结合的方式,逐渐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幼儿教师自我发展层面

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在尊重幼儿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幼儿个性、自我、态度、习惯、兴趣、主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而不是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家长和小学的压力,学前教育工作者既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儿童发展有一个清醒的理解,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专业自信。富有专业自信的幼儿教师,会通过家园合作和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观念,也会在与小学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互相学习,使幼儿顺利适应并热爱小学生活,走上通向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