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理性情绪法
理性情绪法认为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观念,这些观念指导下的认知方式会左右人的情绪。人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来自人的非理性观念,反之亦然。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例如,有的学生在择业中受了挫折就消沉、苦闷或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大学生就业应当是顺利的”,“我的择业应该很理想”,“我过去事事顺利,这次也不应例外”,等等。正是这些观念作怪,才导致或加剧了他的不良情绪。如果将这些想法加以纠正,则不良情绪一定能克服。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论辩,同时对比两种观念状态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排除不良情绪。
心理调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环境调节法、广交朋友法、幽默疗法等。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时,要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使自己更好地面对毕业阶段这一特殊的人生时期。
练习巩固
案例分析 屡败屡战
赵大宇在大四这一年,先后经历了明基、科龙、新华社湖南分社、开封空分集团等单位的现场招聘。虽屡屡受挫,但终修成正果。
第1回 仓促应明基
2014年10月,赵大宇在校园网上看到,明基公司11月将会来赵大宇所在的学校招聘,得知这一消息,赵大宇便立刻行动起来:买西装;收集明基资料;向在外企工作的表哥请教。
11月25日,赵大宇踌躇满志地去参加面试。首先是赵大宇做自我介绍,接着便是人事经理针对简历的提问,这些套路赵大宇比较熟悉,回答起来也较为轻松。面试官似乎也比较满意,不时点头。当时赵大宇想:估计没什么问题了。不一会,那位人事经理微笑着看着赵大宇,让赵大宇问他几个问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题,毫无准备的赵大宇一下子乱了阵脚。没办法,赵大宇敷衍了事地问了违约需要缴纳多少违约金等问题。就这样,赵大宇的第一次面试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第2回 备战科龙
2015年3月,科龙电器来学校宣讲。听完了该公司负责人的介绍,赵大宇和同学当即投了简历。没过两天,科龙通知赵大宇去酒店面试。
由于经常在学校就业网上看面试经验,赵大宇得知科龙喜欢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招聘。于是面试前,赵大宇就一心想着如何把话题集中到自己的观点上,以吸引考官的注意。
进入房间后,主考官宣布了分组讨论的题目——腐败问题。腐败问题和招聘有什么联系呢?题目虽然出乎意料,但凭着多年积累的口才,在讨论中,赵大宇总不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经常就别人的讲话进行概括总结。
面试结束后,赵大宇心情特别愉快,走在街上还为自己的侃侃而谈兴奋不已。可让赵大宇泄气的是,科龙的复试通知一直没来。后来他在学校的就业网上看到一则帖子,说科龙拒收“爱出风头”的人。
第3回 尝试新华社
3月底,赵大宇在中华英才网上看到新华社湖南分社招聘记者的消息。当时赵大宇觉得自己虽然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但好歹选修课也学过,还在学校校报上发表过几篇文章,便投了份简历。没想到,几天后竟收到了新华社湖南分社的笔试电话。
于是,赵大宇临阵磨枪,把新闻理论基础方面的书翻了个遍,2015年4月只身赴湖南。笔试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除了个别问题比较专业自己缺乏了解外,好多题目都是上新闻选修课时老师讲过的,还有一些问题反映的是当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惜自己学得不扎实,平时对时事政治缺乏了解,三个小时的试卷赵大宇一个小时就交卷了,结果当然还是失败。
第4回 坚持试空分
5月初,河南开封空分集团的招聘启事格外诱人:提供住房,解决户口,起薪2800元。投简历的同学络绎不绝。赵大宇知道排队无望,怎么办?一个字,等!
直到中午12点,终于等到招聘人员出来了。赵大宇迎上去,向一位看起来年龄较大的招聘官递出求职材料:“能耽误您一分钟时间看看我的简历吗?”面试官惊讶地看着赵大宇说:“对不起,我们的招聘已经结束了。”赵大宇看着他的眼睛说:“可是为了应聘,我已经等了3个小时了。”面试官认真翻阅了赵大宇的简历,然后说:“好吧,你今晚到武汉××宾馆参加面试。”
回到宿舍,赵大宇浏览了空分集团的网站,下载了集团的历史沿革、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等资料。同时,赵大宇还请了4位已找到工作的比较厉害的人担任“招聘方”,模拟面试场景,让他们帮自己出谋划策。
晚上6点半,赵大宇来到宾馆参加面试。由于准备充足,加上赵大宇用心坚持,给HR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第二天早上,空分集团便打来电话让赵大宇去签协议。赵大宇终于成功了。
从赵大宇的四次求职经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他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他山之石
不要仅为薪水而工作
一些年轻人在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不要仅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以致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只是钞票。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会获得更丰厚的酬劳。换句话说,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不要仅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工资里,永远也不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补充读物
1.剑琴.根据性格找工作:性格与职业最佳匹配黄金手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性格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别人可以了解你,而你自己也可以去看别人。性格是一个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性格与职业和谐会让你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反之,如果性格与个人的职业不适应,那么性格就会成为阻碍事业成功的绊脚石。剑琴编著的《根据性格找工作——性格与职业最佳匹配黄金手册》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自身性格,把握职业选择。
2.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该书通过总报告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本科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本科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这三部分,回应了以下几个问题:刚毕业半年的本科生就业质量如何?毕业三年后在职场发展后劲如何?本科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如何?
3.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该书通过总报告和“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职高专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三部分,回应了以下几个问题:刚毕业半年的高职高专生就业质量如何?毕业三年后在职场发展后劲如何?高职高专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如何?
4.王玮,汪洋.明天的工作在哪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调适[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找工作成了大学毕业生们的头等大事。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针对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自我认知的偏差、缺乏自信等,给出实质性的指导和建议。书中丰富的心理故事、实用的心理测试、真实的求职案例,带你探寻内心迷茫的根源,帮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5.吴航虹.走出大学毕业生的尴尬困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本书不仅从诸多方面解读了当代大学毕业生遭遇的人生尴尬,而且提出了解决各种现实和心理问题的策略,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生存技能。很多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面对社会时,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还没有适应和转变。诸如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眼高手低,以致遭遇就业困境;不能从底层干起,踏实进取,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梦想着超越别人,以致心理失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自己迷失方向;因为急功近利而抱怨不休;稍有劳累就产生烦闷的情绪;因盲目自主创业而迷失自我;等等。
【在线学习资源】
1.智联招聘: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
资料来源: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
2.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
视频来源:土豆网
3.大学生就业,要做哪些准备?
视频来源:优米网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