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会倾听

五、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关系中较为重要的方面。曾有人诙谐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长着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呢?”言外之意,就是要我们听比说多,多听少说。

有的人总认为要想表现自己的聪明,就应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懂得多,思考问题深入。这样的念头决定了他逢人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甚至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去插话,把自己以为正确的说出来,一副完全没有充分理解别人的想法就盲目下判断、自以为是的样子,造成了别人对他的反感,甚至激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不聪明,反而显得愚蠢和笨拙。如果想听别人的想法,了解别人的内心,就要鼓励别人说话,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因此,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说得过多。相反,他往往是一个足够好的沉默者、听者,仔细听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每种语气,每个用词,而且还能让最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在他的面前也变得很健谈,于是,聪明的人就能从别人的谈话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演讲专家戴尔·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倾听他人谈话的好处是,别人将以热情的感激来回报你的真诚。相对于欣赏别人的优点,人往往更喜欢自我表现,一旦有人专心倾听自己谈论,就会感到自己受重视、被关注,有助于其提高自信心。

如何才能更好地倾听呢?

1.要表现出诚意

倾听别人谈话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倾听,那么可以直接提出来(当然是很客气的),比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和半路开小差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自己和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

2.要有耐心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常情况下别人的谈话都是与心情有关的,因而一般可能会比较零散甚至混乱,观点不是那么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自然就能听懂其全部的意思了,否则,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去发表意见,会产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甚至可能会伤害到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3.要避免倾听时的不良习惯

开小差、随意打断别人谈话,或借机把谈话主题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任意加入自己的观点做评论和表态等,都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比不听别人谈话产生的效果更恶劣,一定要避免。

4.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

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的经历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当然,仍然要以安静聆听为主,要面向说话者,用眼睛与谈话人的眼睛进行沟通,或者用手势来回应谈话者的肢体辅助语言。

5.适时作出反馈

包括希望其重复刚才的意见,或转述自己理解的意见等。

练习巩固

职场人际关系敏感度和职场EQ测试

1.你对职场人际关系敏感吗

有一天,看到好友拎了一个你也很喜欢的包,而且很适合你,回家后一直念念不忘,你会怎么处理你的恋物相思病呢?

A.直接问朋友在哪里买的

B.四处探听,偷偷买,不让朋友看见

C.按捺住想拥有的欲望,忘了那个包

D.想办法跟好朋友要来

结果分析:

选择A:你总是大大咧咧的,没有心机,也不会去过多考虑别人的心情,有时敏感的人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过你的粗神经很少有感觉,还是我行我素,依直觉行事。渐渐大家就会知道那是你的本性而慢慢习惯适应。

选择B:你很注意小节,不愿失礼,待人处事十分客气,却会让人觉得有点矫枉过正,假假的,反倒适得其反。其实放松一点,不要那么拘谨,才能和朋友更亲近,没有隔阂。

选择C:对你而言,生活简单是最重要的事。你希望能平静度日,不要和是是非非有任何瓜葛。如果有人故意来招惹你,你也会伪装成一根木头,让别人的挑拨丝毫不起作用。即使你内心翻江倒海,外表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心如止水。

选择D:你应该很受欢迎,无论同事、朋友、亲戚都愿意接近你,正因为有这种好交情,你常常会得到贵人帮助,人际交往的尴尬不化自解,职场上当然是无往不利。不过还是要努力充实自己,免得把好运用完了,将来还是要靠实力养活自己。

2.测测你的职场EQ

新年过后你和他第一次约会,一起去庙里进香。你许愿今年万事如意,结果抽了一个大吉签。如果要你把这个好签系在树枝上,你会选以下哪种树枝?

A.尽量高的树枝

B.一伸手就能够得到的树枝

C.低矮的树枝

结果分析:

选择A:自由创想,思维独特。

你独特的思考方式常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担心或害怕。如果你的点子合乎时宜,很可能会招来大财运。你的点子若太脱离现实,不合常情,就不易被人理解,从而会变得孤立。若想在生意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冷静地在各方面检讨,好好发挥你的才能。

选择B:创意是合乎常情的,常不脱离固定的形态。

在超市的陈列架上,卖得最好的商品皆摆在眼睛高度左右的位置上。因为这些商品最易看到,也最易拿到。选择这种高度的人,创意是合乎常情的,也可以说你是一个脑筋颇为顽固的人。你一生不会有太大的失败,通常你能做好水准以上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和感觉很有自信。如果你想要有很好的创意,最好有意改变一下观点。如此,你会意外地获得好主意,而财运也必会为之大开。

选择C:你对新事物总是敬而远之,相当消极。

你对自己的判断很没自信,常常为这为那烦恼不已。你对新事物总是敬而远之,相当消极。因此,你与其从事凭着瞬间创意来决胜负的工作,不如从事需要分析、检讨过去的实绩和经验来作出判断的工作。你不喜欢多样化的生活,只想守着一个人过日子。因此,比起做个领导者,你更适合做个幕僚,如此才能发挥你的特性,也能招来财运。

3.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上班族

当你流落荒岛时,饥寒交迫,你会以哪种捕食方式快速喂饱自己?

A.设计抓山鸡

B.采椰子

C.在岸边捕鱼

D.捕猎野猪

结果分析:

选择A:你是“打拼型”上班族。

在你的人生字典中,除了奋斗还是奋斗,你心中真正的想法通常都不会告诉别人,但会处心积虑,暗中想尽办法得到。请留意方法是否恰当,以免收到“只顾自己,不顾旁人”的评价。

选择B:你是“梦想型”上班族。

你在事业上没什么野心,但对梦想很执着,为了实现梦想,你可以牺牲物质享受,也不和人夺权谋利。你却甘于如此,而且自得其乐。

选择C:你是“聪明型”上班族。

你很聪明,很清楚如何在工作时省力和把握重点,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你也是老板的宠臣,但你的耐性不足,很容易虎头蛇尾,需要加强耐力训练。

选择D:你是“脱线型”上班族。

你虽然很想功成名就,但常常搞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属于状况外的人,公司里的消息你通常都是最后知道的。常常把事情想得很简单,直到真正去做,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他山之石

珍惜你的每份工作

人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憧憬成功之后的日子,但是,任何成功学的书籍在最后一页之前都写着失败和尝试,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对每种失败的珍惜和坚持。

现实很残酷,刚出校园的学生们要和许多优秀的同龄人竞争。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选择的余地不大,更多的是要寻求生存。而当我们找到工作时,又会面对另一些悖论——是选喜欢的工作还是选好的平台?其实,有时候这还真由不得你。即便是喜欢的,就真的是你以后愿意做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而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做好你现在唯一的选择吧。举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大学生从一所一流大学毕业,不到30岁就做到某连锁卖场高管的职位。而年轻气盛的他却在人事争斗中失败,于是开始寻求另一份工作。他很长时间没有选择,最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从超市的低端岗位——理货员做起。理货员比较辛苦,工作强度非常大,基本属于超市的最底层员工,但他当时没有选择,只有坚持下去并告诉自己,虽然在一线,但也正是学习自己曾经不了解的东西的好时机。八年后,他成了某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区经理

30岁的他,经历了另一个“第一次”,坚持下来,成功了。八年时间,几十个字讲述出来,似乎很简单,但恰恰是这八年的蛰伏使他获得了成功。

很多人说,90后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人自己也这样认为。但哪个年代的人不背负着时代的压力呢?至少现在有更多的选择,而正是因为有太多的选择,导致了许多人不珍惜每一次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跳槽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我们能否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不在于感激别人,不在于企业好坏,而在于是否真正对得起自己。

这里我们来谈谈外企管理培训生的经历。外企的管理培训生似乎给人很多光环,比如指定大学的招聘,全国只招30人,4到5轮面试,可谓“过关斩将”,无不辛苦。但你知道很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管理培训生在进入企业的半年甚至一年是做什么工作吗?不是叱咤风云地管人,也不是谈什么公司战略,真正要做的是把每件商品的价格和在货架上的摆放位置记好,记住一年四季的产品位置都不一样,每个超市的价格各有不同,无论男生女生,都要进入仓库整理货柜。有的人说,不是叫管理培训生吗,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因为只有记牢每件货品你才能测算出后期销量,只有安装货柜你才能真正和超市人员熟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打磨,才能练就专业素养。而在短时间内离开的,大多数不是因为思考后选择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而是带着抱怨“愤然”离开,抱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抱怨自己做着如此烦琐和枯燥的工作。而这些离开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在以同样的方式抱怨着自己工作的企业,非得给自己贴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标签。

上述工作你觉得简单吗?简单是因为我们没有珍惜,没有对自己负责。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少即是多。”我们忽视了太多,认为太多的工作不值得去做,所以没有珍惜。而那些真正坚持下来的人,虽然后面也都有跳槽,四年之后几乎都不在原来的公司,但各自都很珍惜每一份工作的成长。正是这种成长,他们一直在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前行,他们当中也不乏快速成长为外企大区经理的卓越人才。

所以,工作像恋爱,如《非诚勿扰》的舞台,每个人都拥有灭灯的权利,一期五人,还有下期,就这样,有的人周而复始地灭灯、观察,总觉得自己的真命天子会在之后出现。一个小小的按钮让我们觉得拒绝是如此轻易而不加思考,就像我们洒脱地离开每一个公司,挑剔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而真正想得到爱情的人,会抓住每一个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上场就会牵手,有人半年后还在不断选择、不断灭灯,殊不知亮灯才是给自己机会。

走下自己设计的“神坛”,和工作谈一场认认真真的恋爱吧。没有抱怨,敢爱敢恨,就算失败,也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真正走上适合自己的职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