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的准备与实现

二、角色转换的准备与实现

1.提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知识技能基础

一般来说,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技能的训练都是最为理想的。因此,从签订就业协议书到毕业离校这段时间,是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转换角色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间内,除了按照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外,还应当进行如下学习和训练。

(1)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一定涉及特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学习和训练,还可以加深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同,培养职业兴趣。

(2)进行非智力因素技能的训练。大学毕业生智力上相差并不太大,而非智力方面的技能却是影响毕业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克服在公众面前“害羞”和“胆怯”的心理,这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前提和关键;还要善于表现自己,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诚恳而不谦卑,自尊而不自傲,不急不躁,以富含感染力的幽默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意图和信誉。

(3)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准备”。大学毕业生大都很有才华,但并非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功。过硬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成功固然重要,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一般来说,事业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就会产生过激情绪,导致能力低下,在愤世嫉俗中使得自己的才华泯灭。因此,在校期间要注意调整心态,充分做好心理上的“受挫准备”。在事业顺利的时候不沾沾自喜;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上的平淡、无为和不被重用;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不懈追求;在似乎“一文不名”的岗位上奋发向上,一鸣惊人。这些是事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尽快提高和锻炼自己以获得领导与同事的肯定

(1)善于展现自己的知识。大学毕业生因为具有新知识而受到同事的青睐,但也使一些人容易与同事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学生在同事面前一定要表现得谦虚、随和,在尊重同事丰富经验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展现自己的知识。例如,可以利用工作机会,特别是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以谦虚诚恳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娱乐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在交流中让同事了解你的为人和性格,表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缩短与同事间的距离,成为大家的朋友。切忌以文凭自居自傲,那样只能使同事对你产生反感,使得自己越来越脱离群众,变得孤立无助。

(2)树立工作的责任意识。大学生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期望,都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但是多数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一般都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但是,有不少人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甚至开始闹情绪。其实,这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足够的热情,更要有丰富的经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和训练。显然,仅凭热情和情绪只能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因此,不管工作的大小、岗位的高低,大学生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圆满完成。

(3)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识,在工作上总想独当一面,取得成就。尽管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谨慎的,但很多时候,工作中还是难免出现失误。工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失误,不能实事求是地承认失误。如果工作中一旦出现了失误,就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失误点;同时要敢于向领导和同事承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勇于承担责任,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另外,要虚心学习、请教,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失误再次发生。

另外,大学生要重视岗前培训这样的重要环节,因为岗前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不仅仅是让新员工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通过岗前培训来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新员工的人际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岗前培训可以直接反映出新员工的素质高低,因此单位都非常重视,并依此择优录用,分配岗位。毕业生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把握好充实自己、表现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良机。事实证明,很多毕业生就是因为在岗前培训期间展露才华、表现出色而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