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研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面试组成。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一般包括外语、政治、专业课和综合。
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唯一机会,志在必得;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想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考研应该以兴趣定专业。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选定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个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的为本科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国际贸易专业感兴趣,经过长期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最终成功跨专业考研。
考研应该看需求选专业。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意的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