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创业者的血液
创业的终极目标是获得收益,而收益好坏的直观表现就是现金流状况。对于大多数狂热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财务规划始终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当他们有一个自认为绝佳的创业点子时,总会不顾一切地投入其中,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会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的现实意义。为什么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呢?因为太多人不知道该怎样花钱。
综合考虑现金流结构时,我们需要逐项考虑以下问题:网站的建设成本大概有多少?建成上线后的推广成本有多少?需要投入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多久可以开始盈利?成长风险有多大?如何规避风险?
在越来越集中和垄断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纯粹的模式创新一次又一次经历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中国的IT技术高手有很多,然而互联网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不可磨灭的热情,更需要周密系统的商业思考。希望能够给那些心怀梦想的互联网创业者些许启示。
练习巩固
e国网的悲剧
e国网是2000年电子商务的明星企业,口号一度为一小时配送到家。“e国1小时”在获得用户称赞的同时也招来了同样多的怀疑:“e国1小时”带来了巨大的配送成本,e国网还能赚钱吗?卖得越多不是亏得越多?没有新资金的介入,e国网还能够支撑多久?
有的人则干脆认为“e国1小时”只是成功的市场运作而已。有人算了一笔账,只要e国网的订单每笔10元,就可以把它干掉。卖得越多,亏得越大,e国网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现今,e国网已经倒闭。
请分析e国网的悲剧。
他山之石
马化腾:“互联网+”是种能力
在“势在·必行——2015‘互联网+中国’峰会”上的演讲
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而是传统助力器
“互联网+”的概念最初是在2012年易观的一份报告中出现的,当时我没有看到。
2013年的时候,我们在上海举行“众安保险”成立的活动,当时有一场访谈,那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跨界的概念,我们就分享了一些思路。我在跟我们这个行业和传统行业的朋友们沟通的时候,他们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虽然后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但是大家把它定义为是一个颠覆、冲突和替代事物。
我自己的想法略有不同,我认为我们干的这一行(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应该在所有行业都可以使用,所以当时打了一个比方,类似于两次工业革命,像蒸汽机和电力一样,我们把它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从很多传统行业朋友们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眼中放出了光芒,他们也理解了这个概念。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是新的“信息能源”
再进一步拓展,其实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不断融合,它是不是和前面蒸汽机和电力一样,也是一种能源形态呢?今天我们把它定义为一种信息能源。
这样的话,所有的行业都应该很清楚,完全可以把“互联网+”这个新的行业融入自己的行业当中,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在你所处的产业和行业就会落伍和被淘汰。
在之前我经常举的几个例子就是,大概在两年半前,微信有一场风波,就是和运营商之间的风波。外界认为微信取代了短信,占据了运营商的通道,对于运营商是一个替代和颠覆。这对当时的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我在北京过安检的时候被人认出来,还问:“你们的微信要收费吗?”我当时感到压力很大,这是新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对于传统通信第一次的一个很大的冲击。
在一年半前,互联网金融又一次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关注,当时我们和阿里在共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过程当中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网络信用卡被叫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传统行业,比如在和金融业的整合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健康的,需要大家探讨和理解。
再如滴滴和快的的竞争,使得互联网交通这个领域又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在“两会”期间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大家很支持互联网交通,这是好事情。但是引发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没有相应的政策能够把这种新业态和传统行业的出租车、传统的黑车划分出来。
我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当前最热点的“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的例子,朋友们一听就会明白。
我们还看到更多的领域都可以跟互联网整合。这是因为最近这三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有6.5亿网民,是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有5.6亿通过手机上网,中国的手机用户是全球第一。
只有存在这样一个大的基础才有可能形成5.6亿人24小时不间断地和周边的传统行业保持实时连接,才会产生更多的商机。这是大势所趋,而且率先出现在中国,我觉得这是我们难得的机遇,是一个大浪潮。
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其实在这个大浪潮来临之前,我们已站在第一线,三年前我们内部有一个组织变革,我们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的调整,来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我们将过去的很多业务重新做了梳理,改变了我们原来什么都做的业务战略,我们把搜索引擎卖掉,把电子商务卖掉,很多O2O和小的业务我们纷纷砍掉。
同时我们大量投资腾讯生态周边的伙伴们,我们现在的定位很清晰,也很简单,就做两件事情:第一,就做连接器,通过微信、QQ通信平台,成为连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人和设备的一个连接器。我们不会介入很多商业逻辑里面去,我们只做最好的连接器;第二,我们做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提供“去中心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这样的定位有什么好处?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模式是去中心化,而不像过去,是一个集市。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场景化的、和地理位置有关的,千人千面,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实现。这样的话,才能最大限度连接各传统行业能够在自身垂直领域做出成绩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这样的生态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腾讯“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种更加立足长远、更加去中心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与各方共同推进“互联网+”
我们正积极推动和各大城市进行“互联网+”的合作,刚才提到很多产业,还包括民生、政务方面,我们都希望积极和各地政府合作进行“互联网+”的融合。我们还希望和各个地方的经信委合作,把“互联网+指数”这个概念提出来,把十几项还是二十几项纬度列出来,每一项和省区市的产业进行对比,来客观评价出城市产业在“互联网+”当中进展的程度和结合的程度,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互联网+”这个领域非常大,而且国家又提出一个新的众创空间,大的创新创业的概念。
腾讯在四年前用了三年时间提出来开放平台,昨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宣布了腾讯开放战略转型,升级为众创空间。
虽然腾讯这三年的开放平台成绩很大,用了三年的时间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说再造一个腾讯,合作平台产生了超过两千亿产值,分成数百亿。今天我们看到有了“互联网+”,有了很多O2O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创客、创业团队跟每个产业、每个行业深度整合。上次在上海我们举办了一个三千多人的活动,就诞生出来很多很有创意的公司。今天我们想向所有的城市提出申请,希望你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我们一起把“互联网+”这个创新创业平台建好。
总之,“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让我们一起出去看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