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合同,最常见的是用人单位任意解雇和劳动者随意跳槽。违反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往往是违反或者侵权,也包括二者的结合。如果构成犯罪,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民事责任为侧重,分别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做一些简单介绍。

1.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1)违约责任。

用人单位不履行、不适当履行、延迟履行劳动合同都会导致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赔偿损失的执行依照下列规定:

◆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3)其他责任。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是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除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支付损害赔偿金外,还要承担行政责任,接受有关部门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2.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大学毕业生工作不久就跳槽已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大学毕业生直接表明,当初之所以签约,是因为急于找工作、解决户口问题;有的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另觅高薪职位,是一种正常的“人往高处走”现象;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则是因为考研或者出国而不得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总体上讲,大学毕业生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比较薄弱,对违反劳动合同所导致的法律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随意缔约和随意违约的现象屡见不鲜。等待他们的是“进入社会第一课——违约”。

(1)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就是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跳槽”是劳动者的自由,但是同样必须履行合同的义务——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

(2)侵权责任。

如果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下列损失: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劳动者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在试用期内的,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3)其他责任。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在任期内或者跳槽后泄露商业秘密,诋毁单位信誉,将受有关部门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