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节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随着东汉以来禅经的陆续译出,修习禅定的僧人逐渐增多。梁僧祐《高僧传》卷十一〈习禅篇〉为自晋至南朝齐的21名著名禅师立传;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习禅篇〉为梁至北周的18名著名禅师立传。至于其传被列于〈译经〉、〈义解〉、〈神异〉、〈明律〉等篇中的僧人也有很多人精于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的〈习禅篇·论〉中说,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修禅法者少,鸠摩罗什译出《禅法要解》等禅经以后,习禅者日多,江北的昙影、道融,江南的智严、慧观、慧远,北齐的僧稠,北周的僧实等人,都以禅法高妙闻名远近,受到世人尊崇。从记载来看,到南北朝时虽然北魏菩提达摩的“大乘壁观”(详后节)的禅法正在悄然兴起,但长期以来最流行的禅法是五门禅。
鸠摩罗什所译《坐禅三昧经》说:淫欲多的人应修不净观,瞋恚多的人应修慈心观(即慈悲观),愚痴多的人应修因缘观,思觉多的人应修念息观(数息观),烦恼罪恶多的人应修念佛观。此为五门禅。北凉昙无谶所译《菩萨地持经》卷三以不净观、慈心观、缘起观、界分别观、数息观作为五种“度门”。此为五门禅的另一种说法。现按以下的顺序对这些禅法尽可能地用通俗的语言略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