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溪学法
2025年09月26日
(一)曹溪学法
唐咸亨元年(670)慧能年33岁,母亲已去世。便取道韶州曹溪(今广东韶关)北上求师学习佛法。在曹溪认识村民刘至(或作“志”)略,因为情投意合,结为兄弟。刘至略之姑是位出家的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慧能白天与刘至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听无尽藏比丘读诵《大般涅槃经》[3]。慧能虽不识字,但善于领会经中的大意,经常向无尽藏解释经中的思想。对此,无尽藏表示惊讶,慧能解释说:“佛性之理,非关文字能解。今不识文字何怪?”(《曹溪大师传》)。这样一来,慧能的名声逐渐传开,受到当地佛教依信徒的敬重。当地有座相传建于梁天监五年(506)的寺院名宝林寺。慧能当时虽然没有出家,但受人劝请,在此寺修学佛法三年。慧能此后曾到乐昌县(在今广东北部)的石窟向一位被称为“远禅师”的人学习坐禅;又听惠纪禅师讲授《投陀经》(此当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十二头陀经》;或为伪经《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有敦煌写本)。他听经以后,决定离开此地,惠纪禅师向他建议:“久承蕲州黄梅山忍禅师开禅门,可往彼修学。”(同上)这正合慧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