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二入四行论》及其内容

第三节 现存《二入四行论》及其内容

现在人们一提起菩提达摩就自然联想到嵩山少林寺。实际上菩提达摩开始在嵩洛一带展开传教活动的时候少林寺尚不存在。据《续高僧传》卷十六〈佛陀传〉记载,印度僧佛陀(佛陀跋陀)禅师受到北魏孝文帝的崇敬,在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十一月迁都洛阳以后,为佛陀禅师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当时菩提达摩已在嵩洛一带生活了约十六七年。因此,菩提达摩以少林寺为中心从事修行、传法活动至少应在北魏太和十八年以后。此前菩提达摩在何处活动呢?《续高僧传》卷十六所载〈惠可传〉只说“菩提达摩游化嵩洛”。同卷达摩传记说他到达北魏以后“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但却明确地以〈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传〉为题,表明他曾在邺都(在今河南安阳)活动,一句也没提到少林寺。然而菩提达摩早在东魏天平元年(534)以前已经去世,不可能北齐时在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他曾晚年在邺生活过。到底菩提达摩有没有在少林寺栖止?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在唐开元四年(716)以后由杜朏所撰《传法宝纪》明确地以〈东魏嵩山少林寺释菩提达摩〉为题给达摩立传。宋代以后的禅宗史书更把菩提达摩坐禅“壁观”,惠可求师等事都说发生在少林寺。这种说法当是有根据的。至少,“嵩洛”是包括少林寺所在嵩山在内的。

菩提达摩以嵩山少林寺为中心传授禅法,培养弟子,为中国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形成打下初早的基础。那么,达摩的禅法是什么呢?应当说是菩提达摩与其弟子依据般若中观和佛性理论建立起来的以“二入四行”为中心的大乘禅法。这一禅法大体反映在现存的《二入四行论》之中。